(共59张PPT)
鲁教版 海洋地理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
第一节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规律
2.了解海底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3.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海底地形的成因
复杂的海底地形
广阔的世界大洋
教学目标
随堂练习
一、广阔的世界大洋
1、面积分布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探究活动:读图”1-1-2“,思考:
1、图中曲线代表什么?
2、找出陆地面积最大的 纬度和海洋面积最大的纬度
3、找出南北极附近海陆面积之比最悬殊的纬度
地球表面积随纬度的分布
陆地:50°N附近 海洋:赤道附近
南极周围全部是陆地,北极周围全部是海洋;此外在65°N附近,大陆几乎连成一片,而在60°S附近,海洋几乎连成一片。
例题1: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C
B
水半球
以(1800经线、南纬38度)为极点
陆半球
以(00经线、 北纬38度)为极点
2、陆半球、水半球的划分
无论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陆半球”与”水半球“ ),海洋的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探究:读图”1-1-3“和”1-1-4“ ,思考:
1、找出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
2、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的程度,陆半球是陆地在一个半球内最大的集中。水半球是海洋在一个半球内的最大的集中。但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经度00, 380N为极点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陆地占47%)
水半球:经度1800, 380S为极点的水半球(陆地占10%)
阿拉
伯海
红海
地中海
北
海
波罗的海
日本海
黑西
哥湾
加勒
比海
孟加
拉湾
几内亚湾
白令海
波斯湾
黑海
里海
渤海
黄海
东
海
南 海
日本海
海洋的组成:海、洋
观察各大洋之间位置和范围,查找各大洋的界线。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世界四大洋
四大洋分界线
大洋名称 地理分界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 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0W经线
印度洋与大西洋 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0E经线
印度洋与太平洋 通过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
大西洋与北冰洋 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海峡一线
海的类别
探究活动: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的比较
特征
分类
位置 特征 举例
陆间海 大陆之间 面积、深度都大 地中海、
加勒比海
内海 深入大陆内部 面积小受大陆影响大 渤海、红海、波罗的海
边缘海 大陆边缘,以半岛或群岛深与大洋分离 面积大、水流不畅 东海、日本海、南海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第一岛弧链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课后探讨:
两大岛链的存在对我国海洋区位的影响?
南大洋
范围与面积
水深和界线
洋流和冰山
生物和生态
3、海与洋的区别
影响较小
受大陆、河流、
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不大
比较大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对比项目 洋 海
占海洋比重 89% 11%
水深 多超过2000米 平均几米到2000米
受陆地影
响程度
水温和盐度变化
海流系统
1、下列海中,不属于边缘海的是( )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
2、下列属于内海的是( )
A 日本海、黄海 B 波罗的海、渤海
C 波罗的海、墨西哥湾 D 红海、东海
3、下影响列关于洋和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是海洋的主体和潮汐系统而海无洋流现象和潮汐现象
B、洋的温度和盐度终年不变,而海域经常变化
C、洋和海是相通的,只是海靠近大陆
D、洋受大陆影响较大
D
C
B
随堂练习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大洋盆地、海沟、大洋中脊
读图思考:海底主要有哪些地形?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观察太平洋西部有哪些海沟,还有哪些岛屿?两者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列岛——日本海沟;小笠原群岛——小笠原海沟;琉球群岛——琉球海沟;菲律宾群岛——菲律宾海沟;北马里亚那群岛——马里亚那海沟;汤加群岛——汤加海沟;
海沟位于大洋一侧,岛屿位于大陆一侧
海沟、大洋中脊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与海沟常常相伴而生
大洋中脊贯穿世界四大洋,是彼此互相联结的一个整体。
太平洋中脊贯穿不在太平洋中间,而偏于大洋的东侧,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形分布,大西洋中脊呈“S”形。
海沟、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称为中央裂谷,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全球性地震活动带,但震源浅,强度小。
1、有关大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中脊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中
B.大洋中脊对应于地幔物质对流下降区
C.大洋中脊中部有中央裂谷带,岩浆从此涌出
D.大洋中脊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全长达8万千米
2、大西洋中脊呈( )
A.呈“入”字型
B.呈“S”形
C.不规则
D.长条形
随堂练习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B ,
C ,D ,
E ,
3、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海岭
海沟
三、海底地形的成因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目前公认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的魏格纳提出。
推论:大陆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证据:古生物,古老岩石等。
反对:漂移的机制是什么,(动力?)
大陆漂移学说动画
古生物学证据:南大西洋两岸恐龙化石具一致性。
2 海底扩张学说
(1)产生背景:
①全球大洋底部竟连续分布着大洋中脊
③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上部结构差异明显, 而下部结构差异甚至小。
②洋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海底扩张学说
1.洋壳的诞生地: 洋中脊
(2)理论观点:
①炽热的熔岩不断从___________________涌升,冷却后,形成新洋底。
②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其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
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______最新,离它愈远则_______,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中央裂谷带对于于_____________, 大洋盆地对应于______________, 海沟对应于对流的_____________。
地幔对流的涌升区
对流的水平运动区
下降汇聚区
大洋中脊
年龄越老
地幔物质的对流
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
④洋底从裂谷处形成到海沟处消亡周期一般不 超过_____。
2亿年
1、洋壳是如何形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2、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3、推动洋壳扩张的驱动力是什么?
4、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
5、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地幔物质对流
①<②<③<④
探究活动: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洋中脊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
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
结论:
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地,海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亡过程
思考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裂谷带
距今6000—7000万年,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张,形成初期的海洋,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
全球板块分布图
3 板块构造学说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说出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3、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
思考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
(1)理论观点: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 ________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板块。
②板块边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_______,大陆裂谷也属于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多形成______。
地壳活动带,多火山、地震
大洋中脊
海沟
海岭和海沟
全球板块分布图
海岭
生长界
消亡界
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生长边界(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形成裂谷(中央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中脊)。
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形成高在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或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东亚岛弧)。
红海的面积在扩大、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太平洋的面积在缩小。
●读课本图1-1-12,分析板块运动可能造成什么结果。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大洋板块—大陆板块: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碰撞挤压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大洋板块:海岭
张裂
大陆板块:裂谷、海洋
地中海
红海
太平洋
喜马拉雅山
大西洋
活动:在全球板块分布图中,找出哪些是生长边界?哪些是消亡边界?
活动:请解释太平洋西部岛弧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海沟常与岛弧相伴生?
(3)板块运动的动力
地幔物质的对流
世界主要地震火山带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
地球表层首先形成的是陆地,经过漫长的演化,由地球内部不断喷发出的气体,逐渐降落到地表,汇集到低洼处,形成大洋。
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由于海底大洋中脊裂谷带的存在,地幔中的炽热熔岩不断涌出,促使洋底不断扩张,并到海沟处俯冲消亡,因此洋底处在不断新生 扩张和潜没的过程中,好似一条永不止息的传送带,大约经过2亿年便可更新一遍。
因此,陆地上最古老的岩石地质年龄可达38亿年,现代大洋水体也有6亿年,而最老的洋底岩石却不超过2亿年。
活动: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分析海底岩石与陆地岩石要“年轻”得多。
右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板块运动原动力是( )
A 地幔物质的对流
B 地球自转离心力
C 天体之间的引力
D 地转偏向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是海沟,是板块生长边界
②甲附近多火山、地震 ③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
④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S”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
A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同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同南极洲板块
A
B
A
随堂练习
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A
5、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地带
C
6、太平洋西北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A
7、(1)海底地形d的名称是______,
(2)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或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海底洼地 。
1、洋壳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想一想为什么?
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布置作业
完成教学案第一节内容
预习课本第二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