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人物与环境》
第 1 课时
执教教师
王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创作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拼摆和分析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材分析
本课以绘画游戏的方式颇具有趣味性地呈现了具体教学内容,即两组动态人物,因改变位置、方向、性别、发饰、衣着、环境而表现得不同画面,体现了绘画创作的丰富变化,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用基本形表现人物和简单景物的方法。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表现,但是对把握完整的场面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的措施
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以多样的教学活动、直观的学习资料、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突破难点的策略
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情趣性。
从对比观察入手,让学生展开探究,寻找画面中人物与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感知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与学生学习
基于“四基”的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组人物背影
课件:画面人物不变,背景变化为电影院、展览馆、海洋馆、郊外、球场等背景……
教师提问: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看电影、郊游、玩玩具……
教师课件演示变换背景,学生认真观察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启发总结。
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
学生认识观察,明确本课的学习人物。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自主探究
启发想象
1、出示一对人物,提问:他们的身体动态有什么特点?请你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
了解人物的动态、性别、发饰、衣着与环境的关系。
借助课件,结合不同人物衣着、发饰的图片资料展开讨论与选择。
板书:动态、衣着、发饰、环境、
启发欣赏更多的作品。
出示背景图片,学生观察背景与人物动态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选择与人物动态、背景搭配合理的衣着、发饰等。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添画服饰和发饰。
教师总结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展开想象与构思,进行丰富的感官认知。学习环境与人物彼此呼应、相互衬托的表现方法。
教师总结,明确知识重难点。
2、观察发现,了解人物的呈现方法。
课件出示人物动态相同而位置与方向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三幅人物动态的动作怎样?他们除了衣着与发饰的变化,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板书:变换位置和方向
学生观察课件,思考并交流。
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进一步开阔学生思路。
3、对比观察,了解背景环境的表现方法。
出示两幅人物动态相同、背景环境由简单到丰富的作品。
学生讨论,说一说哪一幅作品表现得更好,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了解背景环境要丰富、具体,合理搭配色彩,突出主要人物。
教师总结
通过对比观察,自主发现新知。
启发构思
课件出示五组人物动态图片,请学生发挥想象,添加适当的背景,改变服装和人物方向,表现不同的绘画内容。
学生聆听,了解本课创作主题,观察课件呈现的人物动态图片。
学生选择喜欢的一组人物动态,想象他们此刻在做什么,并说一说。
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艺术实践
培养能力
教师巡视,及时点评有创意的构思,并对创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学生选择人物动态,结合所学方法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构思,完成绘画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能力。
展示评价
交流提升
请同学相互欣赏作品;找一找,看谁的作品表现地人物与环境更富有创意。
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围绕评价主体展开交流。
在欣赏、评价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人物与环境
动态
衣着 和谐统一 位置 丰富有趣
发饰 方向
环境
课
后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