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 细胞癌变 课件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 细胞癌变 课件 (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13: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细胞的癌变》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课前部分
课堂部分
课后部分
课 前 部 分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本节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

本章的思路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课 前 部 分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关注名人,对生活中熟悉事物容易接受;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但是学生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很难使知识内化成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在专业术语、抽象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缺陷。
知识
技能
1、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了解常见的致癌因子。
3、了解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
过程方法
1、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2、形成健康生活态度。
3、正确对待癌症。
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知识能力。
重点
1 、了解癌细胞 的主要特征。
2 、了解常见致
癌因子。
难点
了解原癌基因
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点依据:
只有了解癌症的特征、常见的致癌因子,才能明白癌症与正常细胞的联系。
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 前 部 分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事例、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 前 部 分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我事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举一个组长兼发言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进行整合搜索,制作PPT,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 前 部 分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课堂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引用名人事例,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及兴趣,又引起同学们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对癌症深恶痛疾,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后,就能很快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
淋巴癌
肺癌
教学程序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什么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有哪些致癌因子
(4)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
(5)如何预防癌症
高铭源 马圣尧 仲文博
董朝阳 陈梦 么美洁
癌症通常也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大量增殖引起的。
癌细胞定义: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也因此难以消灭。
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不断倍增。
肝癌
肺癌
血癌
耿直 于淼 李雪莉 王菲 刘琛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
功能发生变化。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保护并润滑细胞和固定细胞的功能。
为什么癌细胞会转移呢?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刘梓钊 田甜 李烁 赵跃伟 李根 董新
导致癌症的原因是基因发生突变。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变的本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反生突变,导致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癌基因
失去抑制作用
正常细胞
癌细胞





←致癌因子→
癌变的机理:
突变
突变
不能控制
不受控制恶性增殖
癌变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
癌变的本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日常诱癌举例
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诱发肝癌
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感染螺旋杆菌可诱发胃癌
吸烟(每日超过2包,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
被动吸烟(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与喉癌
经常接触沥青者,易诱发皮肤癌
经常接触煤焦油者,易患皮肤癌
经常接触放射线者,易诱发肺癌与白血病
长期使用化学性染发剂可诱发淋巴癌
经常在太阳下曝晒,可诱发皮肤癌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
教学程序
3. 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带领学生回忆浏览本节内容,使零散知识点系统化。课堂反馈环节,我通过简单练习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奖励 。
链接高考
(2012全国新课标,6分)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使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教学程序
4.应用知识,培养能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有效预防癌症 ,使学生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
丙烯酰胺
亚硝胺
苯并芘
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有道是“病从口入”,癌症也是一种病,它也是从“口入”的吗?
讨 论
教学程序
5.课后探究,自主学习
分组合作使得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将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
膳食纤维?? 不可忽视
坚持运动?? 保持苗条
新鲜蔬果?? 每日必备
腌制食物?? 不宜多食
决不吸烟  健康相伴   
定期检查 ?? 防患未然?
1、应多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2、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部分--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癌细胞的概念
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
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三、细胞癌变的原因
物理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生物致癌因子
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第4节 细胞的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