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专题吗——中华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今年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中华传统节日”(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
预设:学生答非传统节日,如: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圣诞节(西方节日),这时候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找出关键词“中华”“传统”,自查,提问刚才说错的同学,自查自纠。?师: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其中有七个节日被称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现在,老师把这些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吧?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
三、????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各组走进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风情。?
(一)、春节?
师: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春节组同学一起来了解春节。?
生1:大家好,我们首先要介绍的是春节的来历?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腊月三十,便出来伤人性命,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来到了一个村庄,正看见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啪啪”年忽闻半空中想起了牛鞭声,吓得赶紧逃跑。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上晒着大红衣裳,他不知是什么,掉头就跑,后来他又来到一个村庄,朝一户
人家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她头晕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原来年最怕响声、红色和火光,人们由此想到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放爆竹、贴红对联,户户灯火通明。?
生2:我还知道人们不仅贴红对联,还有门神、福字、横批、年画,这些统称为年红,贴年红不仅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寄予了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生3: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吃年夜饭,又叫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年夜饭有很多讲究,其中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祈福求吉愿的特有方式,还有吃年糕,年糕有:年年(黏黏)高高(糕糕)的吉祥之意,吃鱼预示着年年有余。还有吃饭时,说话也有很多讲究,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有挣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说吉祥话。?
生4、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压岁钱,年夜饭后,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生1:我们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二)元宵节?
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过:春节有三个高潮,分别是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接下来,我们就和元宵组一起走进元宵节?
生1:大家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元宵节吧?
我要介绍的是“闹花灯”,这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灯汇聚在街上,令人目不暇接,点燃花灯,伴随着美好的愿望放入河中或是飘散在空中,人们祈福许下的愿望能实现。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生2:我知道,传统民间人们挂起彩灯后,还要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几条灯谜?
?圣旨(打一字)玲?
2、?内里有人(打一字)肉?
3、?明明亮亮,又平又光,谁来看他,跟谁一样(打一物品)镜子?
4、?十滴水(打一字)汁?
好了,今天的灯谜就猜到这,感兴趣的我们可以课后继续切磋。?
生3: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宵节的食品?
(课件)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汤圆。这是元宵节我们都会吃到的一种美食,我们每年都吃汤圆,可对汤圆的做法却很少有人了解,这种食品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汤圆,他们是有区别的,汤圆是手工做成的,馅料是软的。元宵馅料是预先制好的,晾干并切成小块,然后放在机器中滚上面粉就做成了。?
生4:说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吧,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习俗。?
生1:我们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三)、清明节?
师:那么清明节又有哪些习俗呢,有请清明组同学为我们讲解?
生1: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祭祀、扫墓)?
是的,清明是古人一展孝思之日,我们刚学过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就是古人外出扫墓祭祖情景。?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而如今,人们会用通过植树、献花等绿色等方式文明祭祀,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追思。?
生2:清明虽然有思念已故亲人的哀伤,但也有踏青郊游的喜悦。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其实就是脚踏青草,去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生3:是的,古时候放风筝和荡秋千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极了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古代的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直到现在我们小孩也特别喜欢。?
生4:我还知道清明有一种习俗叫射柳斗鸡。古时候清明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也是清明的一项活动,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连皇上也参加斗鸡,比如唐玄宗就最喜斗鸡。不过,这一习俗早已消失。?
生1:我们组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四)端午组?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端午组去了解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生1:我们组搜集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资料,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诗人。据说他因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王的理解,投入汨罗江中而死。屈原死后,百姓纷纷划船打捞,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人们又怕江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我还搜集了一首赞扬屈原的歌谣?端午节,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悼屈原,颂屈原?爱国诗人不平凡?一心为国为民想?嫉恶如仇立场坚?
生3:我知道端午节要佩戴五彩线,在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线拴在小孩的手腕、
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线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生4:端午节这天的习俗有很多,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五)七夕节?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有一个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那就是七夕,下面有请七夕组同学?
生1: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做是“中国情人节”。?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
生2:七夕节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要介绍的是穿针乞巧,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
生3:据说七夕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女孩子们在黄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谁都说听到了。为什么?因为晚风习习,树叶的响声就理解为他们的情话。?
生4:我搜集了一首杜牧写的《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六)中秋节?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好吃的(月饼)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吃到月饼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中秋组同学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个充满温暖的节日吧?
生1:我们组要交流的是中秋习俗,谁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是的,中秋节的时候,月饼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人们对亲情的一种寄托。?
生2: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很美,于是古代人发起赏月活动,在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那才叫得上家庭圆满。?
生3:中秋节也是人们祭月的节日,这时候人们会摆设香案,点上香,放上瓜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全家人轮流像月亮朝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生4:我还搜集了苏轼在中秋节写的一首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七)重阳节?
师: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中秋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意义是团圆,那么重阳节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有请重阳组同学?
生1: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生2:重阳节还有赏菊花的习俗,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
生3:新鲜的菊花和叶子还能做成菊花酒,喝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
生4:重阳节也有许多诗词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带来的是毛泽东写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四、总结升华?
中华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华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积极探索的态度,也感动于你们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希望大家能用这种态度和精神到生活的领域中继续探索、继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