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15: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让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2.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
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气体的密度:
5.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水来区分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加热
B.实验室制取CO2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测定溶液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稀释浓硫酸,先在烧杯中加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7.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食盐水
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用镊子夹取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
C.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9.某环保部门取降下的雨水,经过测定,其中含有亚硫酸(H2SO3),该酸不稳定,在空气中易发生:2H2SO3+O2=2H2SO4.(已知同等条件下亚硫酸比硫酸酸性弱)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如下:
测定时间/分钟 0 1 2 4 5
pH 4.73 4.62 4.56 4.55 4.5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因为雨水中的成份发生变化,溶液pH发生变化
B.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C.酸雨可腐蚀某些金属制品
D.酸雨是空气受污染形成的
10.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A.紫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蓝色、红色 D.红色、无色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作装饰品
D.醋酸呈酸性,可用于除水壶里的水垢
二、实验题
12.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13.在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
(3)请列举一种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______。
14.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是最常见的溶剂。

(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B、C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
(3)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为常见的液态化合物,K是一种紫红色单质。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E溶液的颜色为_____,反应I-Ⅲ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编号),化合物Na2DO4中D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
③写出一个由G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④D与K的混合物7g与足量的E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0.8g,则该混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7.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D、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

(1)F的化学式是_____;物质A的一种常见用途是_____。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图中涉及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①G和C之间可能实现相互转换
②只有A→B涉及置换反应
③C→E不止一种途径

四、计算题
18.铝合金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材料之一,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铝沉淀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的偏铝酸钠,反应如下: 。某学习小组取7.8 g该合金粉末加入200.0g过量的盐酸中(假设合金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向充分反应后的物质中加入过量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整个实验过程的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加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请写出计算过程)
19.将100g含有少量碳酸钾的氯化钾样品加入50g盐酸中完全反应且溶解,气体全部逸出,得到145.6g溶液.则:
(1)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C 7.B 8.C 9.B 10.C 11.C
12.①Ba(OH)2+CO2=BaCO3↓+H2O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装置D中
③使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④偏大;偏大
13.氢氧化钠 Na2SO4 和NaOH 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14.BD;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15.Fe3+ 分子构成不同 3CO+Fe2O32Fe+3CO2
16.蓝色 Ⅲ +6 Fe2O3+3CO2Fe+3CO2 炼铁 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CaO+CO2↑ 80%
17.Ca(OH)2 除锈 2H2O22H2O+O2↑ ①③
18.NaCl 5.4 14. 6%
19.4.4 86.2%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