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司马光 北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作者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人物简介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吕蒙
卿
当 涂
邪(通假字,“耶”)
涉猎
即
méng
qīng
tú
dāng
yé
shè
jí
孰 遂 更 岂
qǐ
gēng
suì
shú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 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
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管
用
事务
难道
想要
做
语气词,同“耶”
只,只是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谁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认为
了解
当道,当权
推辞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古时王侯的自称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言多务,孰 若孤?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益处。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语言)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
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
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书》《礼》
《春秋》《易》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就
开始
和
非常惊奇
现在
就
知晓事情
于是
拜见
表承接
读书人
不再是
经过
从事
到,等到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1蒙乃始就学。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提问:1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4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4(侧面描写)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中有爱,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知错能改,从善如流,
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劝
赞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开卷有益
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表现了孙权善于现身说法来达到劝学的目的,也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长进的道理。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后泛指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方仲永
吕蒙
一介武夫
年长乃学
终成大器
五岁能诗,
少年不学,
泯然众人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吕蒙给我的启示:
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2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
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1鲁肃给我的启示:
不要用老眼光看变化的人或事。
2孙权给我的启示:
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
1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2学习要趁早。
3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陶渊明的劝学对联: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
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日有所亏。
《秉烛夜读》中师旷对晋平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人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冬天在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 --苏东坡门楹
身 居 陋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