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 开封 ,史称北宋。
统一:宋太祖和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解除武将领兵调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措施
影响:大大加强和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不利于军队的建设,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军事方面:
(1)将兵分离,另设枢密院机构管理军队;
(2)兵分两路,分别驻扎首都和地方边疆;
地方治理
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专制一方的藩镇,到宋初就逐渐消失,但是,导致官员设置增多,地方军队战斗力低下。
地方措施:
(1)削夺权力,罢免节度使,设立通判监督知州;
(2)设置转运使,直接监管地方财政和税收;
(3)收归精兵,地方精兵强将收归中央。
中央官制
集权中央:
(1)宰相分权,三权分立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仅掌握民政权。
(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相互监督制约。
(3)收归精兵,地方精兵强将收归中央。
积极影响
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消极影响
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这也是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为何要重武轻文--目的
1.吸取前朝的教训,防止武将叛乱篡位。
2.统治者的决策的影响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真宗赵恒
重文轻武政策
文官治武
科举改革
科举改革:
1.加强考场监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2.强化殿试的方式,加强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
影响
积极:1.为宋朝的经济繁荣、政治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文化基础。
2.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穷兵黩武的现象,维持了社会稳定。
消极:重文轻武政策,对武将产生了极大地限制,武将无实权,虽然对军队有很大的支出,但是文人治兵,不懂军事,始终不利于军队发展,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杯酒释兵权: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影响深远。
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两宋亡于游牧民族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两宋朝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从作战态势来看,北宋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只能主守。
1.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B
2.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C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
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4.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谢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