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章《盐》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章《盐》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15: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固体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浅黄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继续向②中滴加过量酸化的溶液,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无、 B.肯定有,无、
C.肯定有、,无 D.肯定有,无、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2(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D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属于复合化肥
B.泉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D.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4.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A.高锰酸钾晶体和氧化铝粉末 B.酒精和食醋
C.食盐和面粉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5.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氯化钡、硫酸钾、碳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C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CO2(CO)——通过灼热的炭层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C.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放
D.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8.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Cu和FeCl2 B.Mg和浓盐酸 C.Zn和CuSO4 D.Al和稀硫酸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甲可能是

A、Fe2O3 B、CuO C、Mg D、Cu
10.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鸡蛋壳和白醋制取二氧化碳
B.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C.用自来水清除水垢(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11.一天,小影惊奇地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蓬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小影的下列相关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作蓬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
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12.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5.0mL水 B.用紫色石蕊试液可区分汽水和自来水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D.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
二、实验题
1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在A-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制取纯净干燥的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 B H2 C O2 D 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然后,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4.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营养液是用各种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数量和比例溶解在水中配制而成。现有一无色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请回答: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理由是_____。
(2)由实验2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3)小明测得营养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最后小明测得营养液中K+和NO3﹣的数目之比为2:1,则营养液中的K+和另一种阴离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

三、推断题
1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D、E是氧化物.常温下,B是气体,D是黑色固体,E是红棕色固体. A、B、C含氢元素,胃液中含C.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B与D反应生成红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写出该反应的一个用途 .
16.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A的最高价金属氧化物,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E属于碱;F属于盐。则:

①C的化学式为_____。
②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类型_____。
③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物质的固态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 .
(4)写出物质G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18.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点的沉淀成分为:____________;
(2)请通过计算确定m点的值____。(要求写出计算步骤)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十分好奇该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他们取一定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得到50 g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并对溶液的质量进行测定,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0 0 0.22 0.44 0.44



试分析计算:
(1)曲线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B 7.C 8.A 9.B 10.C 11.C 12.C
13.锥形瓶 BD CaCO3+2HCl=CaCl2+H2O+CO2↑ AF或BF C CO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4.硝酸钙 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而碳酸钾和硝酸钙不能共存 氯化钾 7.3% 4:1
15.(1)H2O;HCl;(2)CuO+H2Cu+H2O;
(3)Fe2O3+6HCl=2FeCl3+3H2O;除锈
16.CuSO4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17.(1)CuO

18.BaCO3、BaSO4 2.33
19.69.56 10 7.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