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材分析: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尽管两宋在政治上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但是在经济方面却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继随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繁荣时期。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千年之变。因此,宋代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目标:
1.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宋朝商业的繁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中】余秋雨
教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这个被人戏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引用名言,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宋朝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材料四:
教师:同学们结合以上材料,一起来思考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2.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知识点,填好下面表格。
学生填写略。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首先通过出示材料,思考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开始讲解,然后带领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农业发展成就,环环相扣,由浅及深,使学生全方位厘清本知识点。
过渡:宋朝在农业方面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手工业,看看宋朝在手工业方面有哪些成就?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成就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知识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陶瓷业成就
展示图片:
教师归纳:
3.造船业成就
展示图片以及相关材料: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知识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分别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讲述宋朝在手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带领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知识点,环环相扣,由浅及深,使学生全方位厘清本知识点。
过渡: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这么发达,那必然就促进商业是繁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展示地图:《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如果要做生意,去哪里好呢?
学生:去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教师:为什么要选择去东京和临安做生意呢?这两座大城市的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
展示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北宋东京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教师:从唐长安城到北宋东京城有何变化?
学生: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2.海外贸易
出示地图:《宋代海外贸易》
教师:听说海外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样的货物好呢?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装载货物:茶叶、瓷器、丝绸等;
到达地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管理机构:市舶司。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宋朝发达的海外贸易”视频,直观了解隋朝发达的海外贸易。
3.纸币产生
展示图片:
教师: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纸币名称:交子;
产生时间:北宋前期
;
产生地点:四川地区出现。
教师: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方便携带,成本低。
教师: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币外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学生:支付宝、微信支付……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交子的监管与发行”活动。通过本活动,进一步了解交子的相关知识点。
4.经济重心南移
展示地图:《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学生:南方。
展示材料: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教师:从材料里面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讨论探究】
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教师:阅读材料讨论: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政治: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2)经济: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3)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从都市贸易开始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如果要做生意,去哪里好呢?”,迅速将学生拉入教学情境。继而通过提问、归纳知识、出示材料等方法讲述宋朝的海外贸易、纸币产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又通过合作探究锻炼学生史料信息归纳提取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水平。
【本课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