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四单元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1课时
我们知道毛主席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
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走进那场战争。 一、导入 抗美援朝的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赴朝进行的战争。
我们怎能忘记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中华儿女?这些人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话概括。
2.大家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二、初读课文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儿子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1.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这个噩耗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三、学习细节,感受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电报传来,丧子之痛。
①“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朗读句子,想一想毛主席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作为父亲,想什么,他为什么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当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热了几次也没有去吃。他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父子聚少离多,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岸英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而是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几次的分离,毛岸英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毛主席回忆岸英的成长经历,他的心情是极度悲痛的) 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深爱自己的儿子,儿子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但每次都能平安归来,谁知这次毛岸英赴朝鲜,竟然是永远的分别。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毛主席只是小声地叫儿子的名字。他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爱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表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2)面对抉择,矛盾心理。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朗读句子,想一想当志愿军司令部请求将遗体运回国,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毛主席是领袖,但他也是一位普通人,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毛主席面对抉择的心理活动,感受他身上的凡人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宽广胸怀。 (这是描写毛主席面对抉择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志愿军司令部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葬在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当时毛主席要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情感。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毛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自己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作出了将儿子葬在朝鲜的这一艰难、痛楚的决定)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3)慈父之情,宽阔胸怀。
①“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毛主席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毛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明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结合课外资料,谈一谈自己对毛主席写的诗句的理解。 (毛主席写的这两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有何妨?) 读了这篇课文,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我们被震撼了: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谢谢!课件11张PPT。第四单元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课时
1.读一读。
彭 拟 谋 瑞 损 锻 炼
眷 赴 搞 殊 尊 签 革一、复习巩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说说文章最打动你的地方。二、深化感悟 1.毛岸英牺牲之前,毛主席的数位亲人已经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毛主席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令人痛苦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十分悲痛,但他毅然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情如海般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常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神态描写:“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毛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一个曾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主席,一个曾经带领红军顺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席,一个曾经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的主席,这样无畏的他竟然流泪了。也许这恰巧验证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透过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喃喃地对他的爱子说……
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写下来。三、升华情感 示例:岸英啊,岸英,我是多么想要再见见你,可是你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你就安心地在朝鲜长眠吧。 多么慈爱的父亲啊!多么伟大的主席!让我们最后再读一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