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课件(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课件(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4 21:45:31

文档简介

2 回延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
(2)东山的méi(糜)子西山的谷
(3)满yáo(窑)里围得不透风
(4)二十里铺(pù)送过柳林铺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春节期间,来我家串门的亲戚朋友很多,爸爸妈妈应接不暇。
B.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比喻、夸张)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B.一头∕扑在亲人∕怀。
C.树梢∕树枝∕树根根。
D.亲山∕亲水∕有亲人。
5.(2019重庆B)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眼睛,看见眼泪和不幸;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脚,造访病痛和贫困。
  阅读选文,完成6~8题。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6.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分别用A表示数量,B表示情态,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标出相应的序号。
答案:①紧紧儿 B ②几回回 A ③飘飘 B
7.赏析选文中画线句子。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笑”“把手招”是人才有的行为,而这里的一条河、一个村也能唱和笑,“红旗”有手向我召唤,诗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情绪和行为,生动形象。
8.请找出选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答案:“千声万声”是夸张,表现诗人一次次在心里呼唤延安,将延安比作母亲,生动形象,面对延安,诗人的感情不可遏制,喷涌而出,直接抒发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敬意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民 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9.对“民歌”的含意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专指流行于北方的一首民歌
B.泛指所有的民歌
C.比喻中华民族的特性
D.象征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0.“我的红海”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好处是以红海喻血,比喻大胆瑰丽,生动形象,激扬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
11.全诗的主题是( C )
A.抒写中华民族具有喜爱唱歌的特性,赞扬中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
国度。
B.抒写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赞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C.抒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赞美一个古老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
D.抒写民族文化的广泛普及,称赞中华民族的良好素质。
《回延安》一诗通过描写作者重回延安时的激动情怀,表达了对革命圣地延安,对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的感情,以及对延安的良好
祝愿。
怀恋、思乡、念亲等。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国风·郑风·风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
见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映山红》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蓉《乡愁》
课件11张PPT。2 回延安1.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和语言风格。
2.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内涵。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诗人、剧作家。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于1940年到达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回到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可用一韵,也可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西北地区代表性民歌还有青海宁夏的“花儿”,内蒙古西部的“爬山调”和山西北部的“山曲”等。1.读准字音pàn méidǔtiētiè2.掌握字形
一 zhǎn zhǎn( )   眼kuànɡ ( )
yáo( )洞 油mó( )盏盏眶窑馍3.整体感知
(1)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
延安—— 延安——话延安—— 延安——颂延安
(2)本诗抒发了诗人 。回忆看回到母亲延安时的激动喜悦以及对延安的热爱赞美之情1.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把握诗歌情感
常见题型: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承载着诗人的情感。鉴赏诗歌情感常见的考查角度有:①体会情感类型;②分析情感变化;③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方法指津:①抓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愁“怨”“喜”“悲”之类。②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③抓住诗歌的题目和注释等。
答题步骤:诗句运用了……表达技巧,写了……内容,抒发作者……情感。2.诗歌的线索是什么?答案:诗歌以对延安的“重逢——回忆——赞美——展望”之情作为线索。3.《回延安》一诗很有民俗内涵,请任举一例说明。答案:(1)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农村才有的景观,读来新奇。
(2)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特色。
(3)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简笔勾勒,显出人物的民俗特色。
(4)叠字的大量运用,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等词语,表现了陕北民歌的特色,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受,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以上答案任选其一即可)点击进入 训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