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6 老山界
B
(1)叹息 叹息
(2)奇观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C
C
语言建构·能力练
综合实践·素养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捉摸(mō) 欺侮(wǔ) 倾斜(qǐnɡ)
B.蜷缩(quán) 呜咽(yè) 矗立(chù)
C.盛饭(chéng) 骨碌(gū) 咀嚼(jiáo)
D.点缀(zhuì) 澎湃(pài) 落得很远(luò)
B
?
?
?
?
?
?
?
?
?
?
?
?
2.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惊惶 攀谈 疲蜷 灌梳 苛绢杂税
悬涯峭壁 酣然入梦 刺入肌骨
蜷
倦
梳
输
绢
捐
涯
崖
错别字
改 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_____(叹息 轰响 轰鸣),大概是在________(哭泣 叹息 怒吼)自己的命运。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____(景观 壮观 奇观)。
叹息
叹息
奇观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上完晚自习,我回到宿舍不久就酣然入梦了。
B.近日我省对一些活动项目进行了大清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斩掉了8000多个“花架子”项目,真是斩得大快人心!
C.大型舞剧《大北川》的思想性更加突出。灾难来临时的羌风呜咽,让人潸然泪下;抗震救灾时的悲壮与奋进,让人心潮澎湃。
D.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B
?
?
?
?
?
?
?
?
?
?
?
?
?
?
?
5.下列语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B.老王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依然很硬朗。
C.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C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C
7.【训练点:文章线索】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语文要素训练
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
本文记录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所以用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作为线索是最合适的,这样写既能使文章脉络清晰,又能使叙事合情合理。
8.【训练点:概括事件】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阅读“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抢了一碗就吃”,回答问题。
9.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像波涛在澎湃 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D
二、精段品析
B
C
A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10.“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C
12.“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星星
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
谈着话
13.“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迷蒙的草地,寒雾笼罩,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没有道路可走。写出了红军行进中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2页第13-16题。
14.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主席。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平时攒下的青稞饼;宿营时,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他的马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自己艰难地走着;见两名战士倒下,他奔过去,掏出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15.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1)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2)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心理、动作、外貌描写。
16.“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6.“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永放光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1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请你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⑤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能归纳出3点即可)
(2)活动中,班长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学生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的话进行反驳。
示例:我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很方便,生活也很舒适,但我们中不少人恰恰缺少了吃苦的精神,缺乏承受挫折与困难的勇气。重走长征路,可以唤起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