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丽

文档属性

名称 触摸美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09-10-29 07:49:00

文档简介

触摸美丽课件设计说明
课题导语:
《触摸美丽》是选取2002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内容。整个教材的特点:它是以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来组课的,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
本课性质属于综合、探索类型。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本课在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两大部分: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绎、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能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
B、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其运用和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2) 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及对比原则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教科书、不同材质的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具:剪刀、颜料、布、树皮等不同材质。
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手段采取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调查、探究。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本课的教学结构如下图:
学生 (感受——快乐中欣赏和体验——探究创作——情感升华)
老师 (引导观察——启发点拨——创作扩展——展示评价)
教学过程:
触摸美丽的含义:(触摸感受美丽)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约 8分钟)
体验探究(认识材质)约 5分钟
学习探究(材质运用)约 7分钟
活动(约 20分钟)
作品展示(约 5分钟)
地址:湖北省汉川市泵站中学 潘洋 邮编:431600
邮箱:@(共19张PPT)
触摸美丽
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
 汉川市泵站中学  潘洋
生活中的材料与物质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能不能把以上材质有选择的改变,来组成新的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
学生相互讨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老师活动
板述课题,进入正课。
彩色纸张(一)
彩色纸张(二)
蛋壳
树叶贴画(一)
树叶贴画(二)
纽扣    易拉罐   牙签
活动(制作)(约 20分钟)
老师活动
介绍制作步骤:A、画出草稿图,B、材质的选择(恰当地运用材质、注重对象的色彩和画面的色调),C、制作。
学生活动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某种材料为主,最多不超过五种材料)。学生在训练当中,可以一人或多人为一组来进行创作(老师下讲台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爱护环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品展示(约 5分钟)
学生活动:将创作好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学生进行自评(首先讲述自己构思意图,满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地方又不足,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
老师组织学生参评,不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欣赏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