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6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史实。
2.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的基本情况。
3.了解清廷加强对西藏新疆地区管理的基本史实。
4.掌握清朝疆域概况。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雕像(位于厦门鼓浪屿)
图说历史,感受历史风貌
金门
台湾城
赤嵌城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锯,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三国 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台湾。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次前往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1662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清朝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建立台湾省。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
②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宣告投降。
郑成功收复台湾
2.经过
1662年2月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此图描绘了全副武装的荷兰侵略者,举着旗帜,列队撤出热兰遮城堡。
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地起到了保护作用。
郑成功及其军队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
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1)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
(2)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影响
思考:
郑成功有什么历史功绩?
1.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经营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的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清朝在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明朝后期1624年
(1662年)
(1684年)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
清朝设置台湾府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1624年):
1662年:
1684年:
1683年:
1885年:
1661年:
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郑成功进军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战胜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台湾正式建省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国人民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
今日台湾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
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呢?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1.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
册封金印
北京 西皇寺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
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银像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以册印。
金印文字内容: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
达赖金印
班禅金印
意义:清政府确定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从此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时间:1727年(雍正时)
职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驻臧大臣府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2. 设置驻藏大臣(雍正)
清驻藏大臣令牌
3、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乾隆)
意义: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乾隆)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意义
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向藏族地区颁发的金瓶。目的是为革除西藏活佛转世制度存在的弊端,防止藏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遇到大活佛如达赖、班禅等人的转世灵童出世有争议时,便用此瓶进行隆重的掣签仪式。金瓶高35.5厘米,底径14.4厘米,腹径21厘米,瓶内放置如意象牙签。举行掣签仪式时金瓶也叫金本巴瓶。
方法是:将入选灵童的名字、出生年月用汉、藏、满三种文字写在牙签上,用纸包上放进瓶内,选派有学问的活佛念经祈祷七日,然后由清朝的驻藏大臣主持,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用金箸将金瓶内的其中一个纸包钳出,此纸包牙签上所写的灵童就被确定为转世灵童,即可上报皇帝批准。
金瓶的设立,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管理
乾隆与班禅六世
史事1:①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班禅六世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关系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史事2:②乾隆皇帝70岁寿辰时,班禅六世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皇帝特意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
班禅六世
乾隆皇帝
????????????????????????????????????????????????????????????????????????????????????????????????????
第十一世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写有三名侯选男童名字的象牙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转世灵童拉木登珠。
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
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
顺治帝(1643-1661)
康熙帝
(1662-1722)
雍正帝(1723-1735)
乾隆帝(1736-1796)
册封“达赖喇嘛”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设置驻藏大臣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修建须弥福寿庙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唐时西藏称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3)清朝时,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
顺治帝赐与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赐与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雍正帝派驻藏大臣
乾隆帝提驻藏大臣高职权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
确立册封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与西藏的关系
意义:稳定西藏政局,密切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仍主张
“藏独”的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由于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国际上的反动宣传,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很多外国人不了解西藏的历史,相信达赖的一面之词,认为西藏是一个被中国“占领”的国家 。如果你遇到了持这种认识的外国朋友,你会怎样向他(她)解释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回答)
3月14日下午,拉萨市上空浓烟滚滚。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1996年至今,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李克强、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四任总理都曾面见过十一世班禅,听取他汇报修行、学习情况。
中央领导人每年都接见班禅体现了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关注西藏。
西汉时期全图
长安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回顾历史
巩固西北边疆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置
北庭都护府
什么是回部?
答: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噶尔丹叛乱: 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gá]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
噶尔丹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准噶尔叛乱图
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目的: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乌里雅苏台
科布多
阿克苏
叶尔羌
打箭炉
喀什噶尔
巴里坤
和阗
伊犁
宁夏
阿
天
尔
泰
山
山
黄
河
乌兰布通峰
多伦
昭莫多
京师
准噶尔部
土尔扈特部
杜尔伯特部
和硕特部
漠西蒙古
漠北蒙古
漠南蒙古
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
贝
加
尔
湖
巴
湖
什
喀
尔
喇萨
噶尔丹东侵路线
康熙帝亲征路线
在沙俄的支持下妄图分裂祖国,破坏统一,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
土尔扈特部
2.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乾隆时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下令调兵征伐,经两年平定了叛乱
回部大小和卓之一的霍集占欲在南疆称汗。1759年,乾隆帝派军平叛。清军追击霍集占至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尔淖尔,降服12000人。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1. 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维吾尔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
2. 清政府的平反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 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清政府平定叛乱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交流
乾隆帝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意义:
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
伊犁将军府城楼——惠远城钟鼓楼
清朝在新疆设立的最高长官,称伊犁将军。
图为伊犁将军居住的“伊犁大城”的钟鼓楼,位于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城东南的惠远城。
伊犁将军府旧址
3.设置伊犁将军和哨卡
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喀尔喀部
漠西蒙古
明末清初年蒙古分裂为三部分
(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
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蒙古族土尔扈特服饰
土尔扈特部自17世纪30年代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以后,不断遭受沙皇俄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1771年,渥巴锡 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渥巴锡
渥巴锡 (1743~1774) 清代厄鲁特蒙古诸部中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二十六年(1761)渥巴锡继承汗位,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生存,三十五年冬,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发动武装起义,率所部十六万余众,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三十六年复返归祖国。渥巴锡谒见伊犁将军时,向清政府献出其先世所受明永乐八年(1410)汉篆封爵玉印一颗。清政府对渥巴锡率部返归祖国的爱国行动极为重视。乾隆帝于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多次接见渥巴锡,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命其统领旧土尔扈特部。三十九年,渥巴锡病逝。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渡过乌拉尔河,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粮草不足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牺牲了一半人,终于返回新疆。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土尔扈特是 的一支。
2、明末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受 的控制和压迫。
3、1771年,其首领 率部回归祖国。
4、土尔扈特回到祖国后,受到 和
先后接见,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5、意义:
蒙古族
沙俄
渥巴锡
伊犁将军
乾隆帝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
的篇章。
4、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待渥巴锡
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它们都是皇帝为了不同的事件而建造的。
避暑
军队演练
接见各少数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
进行外交活动
举行庆典活动
用作政治避难
其它重大的政事
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
清朝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
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用乾隆的话说就是:“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因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意
——《清文献通考》
顺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使少数
民族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但不改变适合他们民族
传统的政治制度。
这句话反映了清政府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那么清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恩威并重
2、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建立册封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减免赋税、会盟、联姻
清军入关前后,沙俄军队窜犯到黑龙江口一带修筑堡垒(尼布楚和雅克萨),他们攻入村子里掠夺人口和财物,杀人放火.后来又窜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带,大肆烧杀,无恶不作.
五、雅克萨之战
背景:
沙俄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
哈巴罗夫强占雅克萨之后,又派出一百多名侵略军连夜追赶达斡尔人,许多居民惨遭杀害和洗劫。米登多尔夫在《西伯利亚旅行记》一书中记载:俄掳早期侵略者在黑龙江“把父母的身体搭成烤架烧烤孩子”。
捍卫主权——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多次谴使到尼布楚与沙俄谈判,但沙俄不仅拒绝清政府停战与归还中国领土的合理要求,还增兵雅克萨,企图扩大范围.
1685年康熙帝为保卫疆土,派水陆两军进攻雅克萨并大获全胜.俄军头目托尔布津率残军败退,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清军撤退.托尔布津重新占领雅克萨.
1686年,康熙再次派军包围雅克萨,后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请求停战并同意谈判.
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完整。
尼布楚
雅克萨
乌
苏
里
江
库页岛
黑
龙
江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意义
条约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肯
定了中国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的全部土
地领有主权,为两国边境地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和
平的生活环境。在这以后的170年中,俄罗斯人
一直恪守条约规定,停留在阿穆尔河(黑龙江)
流域以外的地区。
《尼布楚条约》
时间:
双方:
地点:
特点:
作用:
1689年
中俄
尼布楚
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背景: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他们在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经过:
康熙帝率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毙俄头目托尔布津,打败沙俄。
结果: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意义:
雅克萨之战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
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它的签订,使中
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的和平往
来,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国势力压迫和入侵的光荣传统。
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
小结:
五、清朝前期疆域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
南海诸岛
清朝
疆域的辽阔,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基本奠定今天祖国的版图
对比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出其中的异同。
看图比较
同:基本版图相似;
异: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清朝的疆域
巩固西北边疆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巩固和
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平定准葛尔部叛乱(康熙帝)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
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顺治帝)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康熙帝)
设置驻藏大臣(雍正)
金瓶掣签制度(乾隆)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青少年能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藏、维吾尔等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拥护、宣传党和政府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大政方针、政策;用历史事实说话,敢于和分裂祖国行为做斗争!
2.议一议,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后活动
答: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一方面打击了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著名学者郭沫若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俞大猷 D.郑成功
2.右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马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
来自(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当堂检测
C
D
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举办一期 “英雄颂歌”的主题演讲。期间 展示了如右幅图片,图中事件发生于( )
A.1624年 B.1660年
C.1662 年 D.1684 年
4.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
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
固。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 )
A.册封达赖五世 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C
5.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6. 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乾隆平叛
伊犁将军
金奔巴瓶
D
D
随堂训练
5.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 )
A.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B.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C.巩固了祖国海防
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6.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D
A
7.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A
8.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的是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9. 清朝前期修建承德避
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根本目的是
A.让蒙古王公觐见皇上
B.让蒙古王公陪皇帝打猎
C.联络与蒙古王公的感情
D.加强地方与中央联系,以巩固统治
D
10、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汉族人民在共同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
B.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生活着60 多个民族
C.我国是亚洲西部最大的国家
D.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