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22:10:53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一、引入新课
35+4=
39
42+3=
45
5+21=
26
35+40=
75
42+30=
72
50+21=
71
二、探索新知
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30
5
3
33
(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30
5
10
15
35 – 2和35 – 2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1.填一填。
(1)48-6=( ),想:把48分成( )和( ),先算( ),再算( )。
(2)59-30=( ),想:把59分成( )和( ),先算( ),再算( )。
42
40
8
8 – 6 = 2
40 + 2 = 42
29
50
9
50 – 30 = 20
20 + 9 = 29
2.判断。
(1)56 – 3 = 26( )
(2)48 – 40 = 8( )
(3)66 – 50 = 16( )
(4)39 – 9 = 30( )
×



3.一(6)班有学生44人,其中的30人报名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没参加的有多少人?
44-30=14(人)
答:没有参加的有14人。
三、巩固提高
1. 6 – 4 = 9 – 5 = 7 – 3 = 8 – 2 =
26 – 4 = 49 – 5 = 87 – 3 = 38 – 2 =
2. 30–10= 50–20=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69–50=
2
22
4
44
4
84
6
36
20
28
30
37
30
36
10
19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迁移旧知,自主获取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取新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共14张PPT)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引入新课
57-4=
57-40=
75-3=
75-30=
69-5=
69-50=
53
17
72
45
64
19
二、探索新知
我们班借8个足球。
还剩下多少个足球?
算法一
8
26
10
2
28
8
算法二
20
16
8
28
8
8
76-4=
57-3=
64-3=
76-8=
57-9=
64-8=
72
54
61
68
48
56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1.想一想,算一算。
先算
再算
17
先算
再算
8
9
30
9
39
39
16
9
7
20
7
27
27
3.填一填。
30
12
4
34
34
三、巩固提高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算
再算
先算
再算
12
5
7
20
7
27
27
14
9
5
30
5
35
35
2.
30 – 6 =____
20
10
先算10 – 6 = 4
再算20 + 4 = 24
24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对算理算法的探究仍然是本节课的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抽象的数字计算总是比直观的学具操作更难以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口算上出现困难。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对算理算法不太熟练,二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能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和巩固,这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加减法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说”方法、“说”算理,让学生在多次重复的“说”中理解和掌握。
(共14张PPT)
第3课时 小括号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使学生掌握含小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小括号的运用。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计算含小括号的算式。
一、引入新课
3+4+9=
3+2+1=
4+3+3=
5+0+3=
9-3-4=
10-3+7=
10+5-2=
7-0-6=
16
2
13
10
6
14
1
8
二、探索新知
再剪掉3个。
算法一
10 – 2 – 3 =
8
8
5
5
5
算法二
10 – (2 + 3) =
5
5
5
5
5
13-4+5=    7+7-6=

13-(4+5)=    7+(7-6)=
4
8
8
14
1.计算。
15 + 4 – 2 = 12 +(11 – 9)=
9 +(10 – 1)= 18 – (4 + 6)=
7 +(3 + 4 )= 10 – (15 – 13 )=
17
14
18
8
14
8
2.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 – 9 – 3 = 8
79 – 8 + 1 = 70
( )
( )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 – 5 + 4 = ______________
14 – 9 – 3 = ______________
12 – (5 + 4) = ______________
14 – (9 – 3)= ______________
先算12 – 5
11
先算5 + 4
3
先算14 – 9
2
先算9 – 3
8
5
6
7
8
9
10
2.小动物应该上哪一节车厢?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节课第一次接触带括号的运算,对于括号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抽象,教师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依次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对算式中括号的作用,可通过一些有括号和没括号的算式的对比计算来理解,但不要要求学生对算式进行去括号处理,学生只需要理解“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即可。
(共19张PPT)
第4课时 连加
学习目标
1.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学习重点
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7+7= 3+3=
24-8= 5+5=
6+6= 18-6=
算一算。
14
16
12
6
10
12
二、自主探究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6
6
6
+
+
=
18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21+32= 45-28=
76-43= 61+29=
三、达标检测
1.计算。
53
33
17
90
9+9+9= 4+4+4=
6+6+6= 8+8+8=
5+5+5= 7+7+7=
27
2.算一算。
18
15
21
24
12
3.一年级一班组织去郊外春游,小红、小明和小强负责搬运矿泉水,他们每人拿了7瓶,一共拿了多少瓶矿泉水?
7+7+7=21(瓶)
答:一共拿了21瓶矿泉水。
四、巩固提升
1.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8 + 8 + 8 =24(个)
答:一共买了24个苹果。
一共有多少人在打乒乓球?
答:一共有16人在打乒乓球。
4+4+4+4=16
五、课堂小结
连 加
求解: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方法一:用数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二:用加法进行计算。
方法三:用列表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完整地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能力上学生已具备基础,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上。教学中要多问学生几个“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让学生充分思考,调用所有已学知识,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18张PPT)
第5课时 连减
学习目标
1.理解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学习重点
体会连减的意义并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学习难点
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连续减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39-6+7= 68+5-9=
56+8-3= 36+40-20=
30+(11-4)= 76-(20+7)=
63+(25-10)= 48-(16+20)=
40
61
37
78
64
56
49
12
二、自主探究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
问题是……
装满是什么意思?
每袋要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9
9
9
三、达标检测
1.方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包菜。包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15-8=7(棵)
答:包菜比大白菜多7颗。
42-7-7= 34-5-5=
12-3-3= 27-9-9=
37-6-6= 32-8-8=
28
2.算一算。
6
25
16
9
24

3.在○里填上“>”“<”或“=”。

=

四、巩固提升
1.做一个毽子要用4根羽毛,18根羽毛最多可以做几个毽子。
18-4=14 14-4=10
10-4=6 6-4=2
答:最多可以做4个毽子。
答:需要3次才能把苹果全部运走。
2.有24箱苹果。
需要几次才能把苹果全部运走?
五、课堂小结
连 减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方法一:画图圈一圈。
方法二:28-9=19(个),
19-9=10(个),10-9=1(个)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等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共12张PPT)
练习课(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知识点1: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
63 – 20 = 37 – 4 =
59 – 30 = 84 – 4 =
46 – 3 = 72 – 50 =
28 – 7 = 96 – 60 =
43
33
29
80
43
22
21
36
2.填一填。
39 – 6 =
72 – 40 =
先算( )减( )
先算( )减( )
30
9
3
33
9
6
2
70
30
70
40
32
知识点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10 – 6 = 50 – 6 =
14 – 7 = 34 – 7 =
15 – 9 = 85 – 9 =
13 – 8 = 63 – 8 =
1.
4
44
7
27
6
76
5
55
54 – 8 =46
78 – 9 =69
63 – 4 =5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54 – 8 =56
(2)78 – 9 =79
(3)41 – 7 =34
(4)34 – 7 =41
(5)63 – 4 =23
(6)80 – 6 =76
80 – 6 =74

34 – 7 =27
巩固提高
1.
一共摘了68箱。还剩下5箱。
运走了多少箱?
68 – 5 = 63(箱)
2.
今天是学校开放日,要来48位家长。
已经放了30把椅子。
还缺多少把椅子?
48 – 30 =18(把)
3.湖边有22只船。
划走7只。
还剩多少只?
22-7=15(只)
答:还剩下15只船。
4.
44
35
68
76
57
29
62
19
35
45
76
87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课时,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了减法计算特别是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巩固了这几节课所学的知识。
(共11张PPT)
练习课(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能正确掌握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4.提高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熟练地掌握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知识点:认识小括号及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
54 – 5 + 30 =
76 – 6 – 8 =
87 – 9 – 10 =
65 – 7 – 40 =
43 –(3 + 27)=
39 –(9 – 5)=
79
62
68
18
13
35
1.算一算,比一比。
8 + 4 + 7 =
8 +(4 + 7)=
13 – (6 + 3)=
13 – 6 + 3 =
19
19
4
10
2. 5 +(2 + 3)=
7 +(14 – 9)=
40 + 20 + 8 =
90 – (16 + 4)=
10
12
68
70
巩固提高
1.超市运进45箱苹果。
上午卖出5箱,下午卖出3箱。
超市还有多少箱苹果?
45 – 5 – 3 = 37(箱)
2.
8
19
35
16
28
41
39 – 6 =
37 – 4 =
3.
75 + 7 =
82 – 6 =
54 + 9 =
68 + 5 =
93 – 4 =
56 + 8 =
33
82
76
63
73
89
64
33
4.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将单一、枯燥的计算融入具体情境中,课堂轻松、活跃,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自主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学习到能够受益终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共23张PPT)
练习课(第4-5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分析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箱一共有多少袋牛奶?
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
3箱一共有多少袋牛奶?
方法一:
20+20+20=60(袋)
方法二:
答:3箱一共有60袋牛奶。
箱数 1 2 3
袋数 20 40 60
1.同学们到街道拾塑料瓶。
(1)如果每个同学都拾到7个,3个同学一共拾到多少个塑料瓶?
7+7+7=21(个)
答:3个同学一共拾到了21个塑料瓶。
1.同学们到街道拾塑料瓶。
(2)如果每个同学都拾到6个塑料袋,3个同学一共拾到多少个塑料袋?
6+6+6=18(个)
答:3个同学一共拾到18个塑料袋。
解决连减同数的问题
2.全班有42人,8人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答:可以分5组,还剩2人。
巩固提升
1.填空。
32
84
61
19
38
63
2.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
3.找朋友。
4.
62
57
41
67
22
53
14+6+42=
56+5-20=
48+(18-9)=
17+(54-4)=
60-8-30=
73-(13+7)=
5.
一本《少儿百科》多少钱?
30-7=23(元)
答:一本《少儿百科》23元。
每个小朋友分一块,够吗?
6+6+6-17=1(个)
答:够。
(1)鹅比鸭少多少只?
20-8=12(只)
7.下面是李平家养家禽的情况?
(2)鸡比鸭多多少只?
45-20=25(只)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鸭、鸡和鹅一共多少只?
鸭 鹅 鸡
20只 8只 45只
8.
哪两个班的学生可以一起乘船?
30+30=60(人) 30+32=63(人)
答:一班和三班的学生可以一起乘船。
课堂小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提出不太懂的问题进行交流。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以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本课是一节练习课,教学中根据课本中的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交流、设计,以知识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同桌、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潜能,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各种策略,再让学生自主评价每种策略的优点和缺点。我以鼓励为主并给予肯定,最后通过选择较优化的方法,确定最佳方案。教学的开放,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协作的氛围中运用知识,达到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