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课时 找规律(1)
找规律
学习目标
1.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3.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学习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学习难点
确定事物的变化规律。
一、引入新课
这些彩旗怎样排列最好看呢?
二、自主探究
图中的彩旗排列得好看吗?是怎么排列的?
图中其他的人和物也是按规律排列的吗?
小花是怎么排列的?
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
也有类似的规律吗?
找规律,填数。
这些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
3
1
3
(2)
找规律,填数。
后面该填哪
两个数呢?
三、巩固深化
1. 摆一摆,填一填。
4
3
2.找规律,填数。
(1) 3,4,5,6, , ,9,10
(2) 2,4, ,8,
7
8
6
10
3.找出每组中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在它的下面画“×”。
(1)
(2)
×
×
四、课堂小结
一组事物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至少重复出现 3 次)就是有规律排列。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数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感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的意识。
(共19张PPT)
第2课时 找规律(2)
学习目标
1.能够发现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填数。
2.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数学中存在的美。
学习重点
掌握找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探究数列的排列规律。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探究
这道题有什么规律?
找规律,填数。
(1)
15
18
21
11
9
7
5
-2
-2
2
3
1
注意观察呀!
通过观察,我发现……
它们的数目依次减少2。
找规律,填数。
你找到规律了吗?
后面该填什么数?
(2)5 10 15 20 25
5
35
30
找规律,填数。
这组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是呀,不过这次是依次少4了!
这组数也有规律吗?
我们一起把后
面的填完吧!
(2)24 20 16 12 8
4
0
4
4
找规律,填数。
找规律,填数。
90-50=40
70-30=40
60-20=40
40+50=90
40+30=70
40+20=60
40+40=80
80
50-40=10
10
三、巩固深化
1.按规律填出下一个数。
17
2
2. 找规律,填数。
4+8=12
10+2=12
3+?=12
?+?=12
0+12=12
1+11=12
2+10=12
3+9=12
3+?=12
?+?=12
9
6+6=12
7+5=12
8+4=12
9+3=12
4+8=12
5+7=12
10+2=12
11+1=12
12+0=12
3. 找规律,填一填。
15
每一组图形都比前一组图形多一行圆。
增加的数量依次多1,后面该加几了?
有什么规律吗?
10+5=15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知识规律。
(共19张PPT)
第3课时 找规律(3)
学习目标
1.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习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解题策略。
学习难点
找出问题中的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探究
你知道了什么?
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 2 颗珠子,掉的是哪 2 颗?
?
?
先观察珠子的排列情况。
1
1
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
?
我是这样想的。
掉了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
他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吗?
三、巩固深化
1.
你知道了什么?
珠子的排列有规律吗?
所以掉了1颗蓝珠子,2颗红珠子。
还可以怎么看呢?
这样排列,答案有变化吗?
还是掉了1颗蓝珠子,2颗红珠子。
试着摆出小英穿的手链,看看答案是否正确。
2.
+2
+3
+4
3.你可以接着再画5颗珠子吗?
2 1
2 2
2 3
左右相邻的数有什么规律?
上下相邻的数有什么规律?
58
68
35
57
57+1=58
58+10=68
44-10=34
34+1=35
34
68-10=58
58-1=57
58
四、课堂小结
先要找出题目中隐含的规律,再按照规律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分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共17张PPT)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2.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述规律。
3.能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实验和猜测等活动,能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2.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一、复习巩固
找规律,填数。
图形和数字有什么关系?
5个
5
3个
3
5
3
5
3
5
3
找规律填数。
每一排相邻数字有什么变化?
19
23
12
6
0
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1,1
1,2
1,3
1,5
二、强化加深
1.按规律接着涂一涂、画一画、填一填。
5
6
7
8
4
2
2.按规律填数。
2+3+5=10
9+5+1=15
8+7+3=18
80
30
3.小明穿的手链还缺2颗珠子,他需要2颗什么形状的珠子?
三、巩固拓展
1.找规律填数,再计算。
6 6 6
6 6 6
12
15
0
18
0
0
2.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3. 下面各题中,都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把它圈起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20
44
63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最后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使学生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