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8 总复习 上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8 总复习 上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22:13:43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认识人民币
学习目标
1.通过“认一认、换一换、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进行系统的复习,加深印象。
2.学会解决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复习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难点
系统复习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能解决有关人民币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纸、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聪明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人民币!
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复习梳理
认一认。
你知道左边对应的人民币各是多少钱吗?
5
10
20
50
100
人民币的面值:
1分 2分 5分 1角 5角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换一换。
还记得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怎样的呢?
7元= 角
50角= 元
7元6角= 角
16角= 元 角
3角= 分
23分= 角 分
该怎么解决呢?
1元=10角
1角=10分
提示:
现在你会了吗?
70
5
76
1
6
30
2
3
1.在“○”里填上>、<或=。
练 习
1角 ○ 9分 9角 ○ 8元
1元 ○ 1角 30元 ○ 30分
7元 ○ 70分 40分 ○ 4角
想一想它们之间怎样换算再比较!
你做对了吗?
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我有一张100元的人民币,你能帮我换成其他面值的人民币吗?
可以换多少张50元呢?
或换多少张20元?或换多少张10元?
赶紧动手试试吧!
算一算。
1.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支圆珠笔共需多少钱?
3元+5角=3元5角
试着算一算吧!
2.拿1元钱买一把直尺,应找回多少钱?
3.一个文具盒比一块橡皮贵多少钱?
1元-8角=2角
4元9角-1元=3元9角
人民币加、减,即相同单位元和元、角和角相加、减,单位不统一时,要统一后再计算。
根据上面的题目你能说说人民币简单计算的方法吗?
练 习
1.计算。
5分+5分=( )角
4元+5元=( )元
4元2角+7角=( )元( )角
8元6角-5角=( )元( )角
1
9
4
9
1
8
练 习
4. 小明给希望工程捐了 10 元,还剩7元2角,他一共有多少钱?
10元+7元2角=17元2角
答:他一共有17元2角。
三、巩固深化
60
1
5
4
13
教材第96页第9题
2
5
11
5
教材第96页第10题
3元钱
买5个 需要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人民币的面值:
1分 2分 5分 1角 5角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1元=10 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谜语导入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学习过程中,通过认一认、换一换、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进行系统的复习,加深印象,同时增强学生解决人民币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19张PPT)
找规律
学习目标
1.系统复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明确图形与数字规律之间的关系。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复习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学习难点
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是找规律的相关知识。
你们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分别学习了哪些有关规律的知识吗?
我学会了根据图形的排列找规律!
还有如何根据数列找规律……
二、知识梳理
复习图形间的排列规律。

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找对了吗?
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你能试着用数字表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吗?
1 2
1 2
1 2
1 2
按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方面找规律。
图形间的排列规律
教材第96页第11题
练 习
观察后,从哪方面思考呢?
颜色
数量
2
5
你答对了吗?
复习数字的排列规律。

3 6 9 12 15 ___、___。
仔细观察,发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
+3
+3
+3
+3
18
21
+3
3 6 9 12 15 18 21 ……
这组数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数字排列叫等差数列。
尝试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吧!

2,4,6,8,10,12,……
复习数组的排列规律。

观察数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1+35=56
15+43=58
60
11
你填对了吗?
数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按照重复的特点,或通过计算它们的差来找规律!
教材第97页第12题
练 习
20
22
24
50
45
40
14
12
40
教材第97页第13题
练 习
34
32
38
50
60
54
36
52
58
64
三、巩固深化
1.按规律填空。
(1)5 7 9 ___ ___ 15
(2)10 13 ___ ___ 22 25
(3)
___ ___
11
13
16
19
2. 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 __ ___________

▲▲▲▲▲
3. 请你根据规律画出被遮住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
找规律
图形的规律
数字的规律
3 6 9 12 15 18 21 ……
一组图形或数字重复出现三次以上。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了找规律的有关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并有效地进行引导,让分散的“知识点”聚集成了“知识块”。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找出简单图形的规律。复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找出图形的规律,而是让学生回忆起规律的含义,知道如何找出图形的规律,从而为找数学规律和数组的规律奠定基础。
(共27张PPT)
第1-2课时 数与代数
总复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并会比较大小。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复习导入
本学期我们学习哪些内容呢?
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认识了人民币……
还有吗?
还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
我还学会了分类统计!
很好,我们今天就来复习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
二、复习梳理
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数 位
3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3
2
分 析
1. 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数 数
教材第93页第1题
(1)填写空格中的数
(2)与第41页的百数表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起始数是0,末尾数是99,左起第一列除“0”外都是整十数,第一行都是一位数。
起始数是1,末尾数是100,右起第一列除“100”外都是整十数,第一行除“10”外都是一位数。
(3)第7行,从右数第5个数是( ),它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
6
5
一个两位数,十位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 是几就有几个一!
(4)说说表中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按照规律写下面空格中的数。
答 案
(5)从第1行任意选一个数,再从第8行任意选一个数,分别求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6)从第1列任意选一个数,再从第9行任意选一个数,求出两个数的差。
复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你能读出下面各数吗?
三十四
二十七

你能写出下面各数吗?
六十三( ) 七十二( )
三十五( ) 一百( )

63
72
35
100
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00以内数的顺序
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一填吧!
96
93
91
比较大小

47和71、85和82
比较大小,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看高位上的数,十位数大的就大,十位相同时,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大。
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想:1+2=3
30-20=10 想:3-2=1
方法: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结果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复习100以内数的笔算。
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看起。
2.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只有加、减法的两步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的呢?
练 习
教材第95页第5题
练 习
教材第95页第6题
8
45
4
79
50
76
49
14
三、巩固深化
1.填一填。
(1)100是( )位数,1在( )位上。
(2)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5,这个数是( )。
(3)7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55
8
7
五十五 五 五十七 七十五 十五 五十
55
5
57
75
15
50
2.先写数,再比较大小。
50
57
65
24
39
87
72
34
3.
教材第95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顺序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0以内数的读写
100以内数的组成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教学时主要以“新”百数表的构建和探究过程为主线,通过6个问题,将100以内数的认识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26张PPT)
第4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复习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在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学习重点
能够辨认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
巩固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特征你们还记得吗?
二、复习梳理
1. 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你们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它们有哪些特征?
平面图形的特点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物体 (立体图形)的一个面。
练 习
1.选一选。
(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⑶⑺⑻
⑷⑸⑹

⑵⑽
⑾⑿
2.数一数。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3
3
1
2
2. 复习用同样的图形拼基本图形
你们还记得两个同样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吗?
你还能用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怎么样的?
练 习
教材第94页第2题
(1)
(2)
3.复习用七巧板拼图形。
一套七巧板有7块,有2个大三角形、1个中三角形和2个小三角形,还有1个平行四边行和1个正方形。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赶紧动手试试吧!
4.复习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把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一种属性归为一类。
水果
蔬菜

5.复习按照自选标准分类。
看这些事物之间有几种相同的属性,就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是一样的
练 习
教材第94页第3题
(1)按颜色把上面的卡片分一分,并统计出每种颜色的卡片数量。
5
3
6
2
4
(2)按形状把上面的卡片分一分,并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卡片数量。
4
4
6
3
3
(3)自己定一个标准,把上面的卡片分成两类。
三、巩固深化
1.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教材第97页第14题
7
3
6
5
1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22个
16个
正方形和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
3+6=9(个)
教材第98页第15题
2. 整理餐(cān)桌。
3
6
4
2
四、课堂小结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1. 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2. 按照自选的标准分类。
认识图形
分类与整理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使学生回忆起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为复习的展开打好基础。
教学中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能根据特征设计出美丽的七巧拼图,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分类与整理知识时,引导学生复习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共25张PPT)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复习掌握本册出现的几类解决问题的应用题。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抓住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能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一、复习导入
24+30=
66-8=
46-(30+6)=
38-(10+20)=
2元-5角=
9元+2元6角=
1. 口算。
54
58
10
8
1元5角
11元6角
大家都算对了吗?
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
二、知识梳理
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类型的问题。
爸爸今年32岁,小明今年8岁,爸爸比小明大几岁?

你知道哪些信息呢?
怎样解答呢?
32-8=24(岁)
答:爸爸比小明大24岁。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我们通常采用减法计算!
复习“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方法”。
4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解答呢?
可以用○代替珠子,圈一圈!
用数的组成解题或采用数数的方法解题。
答:可以穿4串。
48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方法:
1. 数一数,圈一圈
2. 利用数的组成
3. 采用数数的方法解决
复习“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类型。
3个同学一起折五角星,每人折7个,一共折了多少个五角星?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解答呢?
可以摆一摆!
一共21个五角星!
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这样算。
7+7+7=21(个)
答:一共折了21个五角星。
你能试一试列表的方法吗?
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般用:
1.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计算;
2.用列表的方法计算。
教材第98页第16题
练 习
58-30=28(只)
答:一组折了28只。
教材第99页第17题
练 习
(1)25-7=18(人)
答:大人比小孩多18人。
(2)加上救生员,一共有多少人?
25+7+3=35(人)
答:一共有35人。
练 习
教材第99页第18题
34-9+5=30(人)
答:车上现在有30人。
教材第99页第19题
每盒装8个。
一共可以装满几盒?
练 习
50-8=42 42-8=34
34-8=26 26-8=18
18-8=10 10-8=2
答:一共可以装6盒。
练 习
教材第99页第20题
三、巩固深化
1.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4个座位。
(1)一辆大客车比一辆中巴车多多少个座位?
减法计算
45-30=15(个)
答:一辆大客车比一辆中巴车多15个座位。
(2)一辆中巴车和一辆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加法计算
30+4=34(个)
答:一辆中巴车和一辆小轿车一共有34个座位。
(3)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小轿车比大客车少多少个座位?
45-5=40(个)
答:小轿车比大客车少40个座位。
2. 两个班一共捐了53本书。三(1)班捐了30本书和20支铅笔,三(2)班捐了多少本书?
53-30=23(本)
答:三(2)班捐了23本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1.突出动手操作过程。每个类型的解决问题的例题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头脑中构建出解题模型,直观地呈现出解题策略。
2.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每个类型题目的教学在订正时都注重让学生说出是如何想的,让学生用语言展示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手、口、脑合一的效果,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