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知识结构填空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 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建立:19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 两省兴办深圳、 、 、 4个经济特区。
3、“特”指: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 和 ,允许外国 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 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条件。
4、代表: 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意义: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 、先进 和 ,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的步骤:
(1)19 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和 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 区。
(3)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 半岛、 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4)1988年, 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 年,上海 也建立起来。
(6)19 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 推进,相继开放重庆、 等沿江城市, 等陆地边境城市和 、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7)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的格局:
中国形成了“ —沿海 —沿海 —内 ”的 方位、 层次、 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 和 的迅速发展。
2、时间: 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历程之后,中国成为 的成员。
3、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化开辟了新途径,为 和 开拓了新空间。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 )1.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2019年,中国
人均存款超5万元。从1979年到2019年,中国GDP增长了240多倍。这些变化出
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 )2.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举措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放大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②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④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⑤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⑥开放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⑦开放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⑤④③⑦⑥
D.①②⑥⑦⑤④③
( )3.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 “一夜崛起”
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
这个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 )4.在第十九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龙虾开捕仪式上,盱眙县长宣布,在新华社、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
活动中,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再次蝉联水产类品牌价值榜第一名。这反映出中
国·盱眙国际龙虾节
A.以销售龙虾作为唯一目的
B.是土地改革的重要成果
C.是盱眙县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 )5.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
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 )6.下列城市中,属于对外开放的陆地边境城市的是
A.厦门 B.重庆
C.满洲里 D.乌鲁木齐
( )7.右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
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
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8.习仲勋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临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据他的建议作出的决策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设立沿边开放城市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B.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C.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D. 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
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③标志着中国开始登上了国际政治大舞台 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二、材料题
13.阅读邓小平的题词,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于哪一年被划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2)请用一个词概括深圳在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地位。
(3)在深圳“经验”的催生下,80年代中国又新设立了哪一经济特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江三角、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材料四: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廉价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5)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C 4.D 5.B
6.C 7.D 8.A 9. D 10. B
11. A 12. D
二、材料题
13.
(1) 1980年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 “窗口”
(3) 海南岛
14.
(1)闭关锁国政策。
(2)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由引进到输出。
(5)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使之繁荣;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