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壮丽七十年,沧海变桑田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牵涉到社会整体、社会系统的变动。?
——社会学概论目 录第一板块话变迁之实
——李家的变迁李胜利,男,1921年生
职业:军人
全家福拍摄于1960年PART 01
新中国成立前后
—第一次变化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李胜利曾经的生活:问题1:你能形容一下建国前李胜利所见到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吗?挣扎在死亡线上 材料一:纵向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66.1元。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从1840年到1949年,GDP年均增长不到1%。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占70%,工业总产值比重占30%,而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9%。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二:横向看,1820-1950年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世界GDP增加为7.68倍,世界人均GDP增加为3.17倍。美国人均GDP增加到7.61倍,西欧人均GDP增加到3.73倍,日本人均GDP增加到2.88倍。而在中国,人均GDP还下降了,从1820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降低到1950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比例从1/3,降到了1/22
——《世界经济千年史》问题2: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经济状况是怎样的?问题3:李胜利是不是想吃什么就可以买到什么? 材料三:李胜利回忆: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1950至1980年代,只能凭粮票、油票、肉票等才能购买食品。门市部、供销社是商品供应的主要渠道。由于食品物资的匮乏,供应的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或节假日前夕,供应点就会簇拥着大量凭票购物的人们,购物长队成为那个年代的一大街景。
——中国改革开放前回忆录1951年10月,李胜利身着中山装、列宁装的机关干部参加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大会。1957年2月,李胜利的妻子在试穿“布拉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早餐:玉米面、红薯面稀饭 午餐:玉米面、红薯面面条汤 晚餐:玉米面、红薯面稀饭和窝窝头材料五:交通基本靠走,
治安基本靠狗,
通讯基本靠吼。
——贾平凹《秦腔》问题5:你能从衣食住行方面形容一下建国初人们的生活状况吗?勉强维持生活,
长期处于饥饿线上。PART 02
改革开放前后
—第二次变化李跃进,男,出生于1958年
父亲:李胜利
职业:国企职工
全家福拍摄于1988年 我们忙于政治运动,忙于“义务劳动”;忙于“斗私批修”,忙于 “兴无灭资”,……以至无力顾及家庭……无力尽到自己应尽的家庭责任。
——柯云路:改革开放前的真实中国民生1971年的李跃进妻子红卫兵 问题6:这一时期人们的服饰颜色和款式呈现什么特点?问题7:改革开放前人们主要吃什么?略显老旧的房屋,留下了我们爸爸妈妈太多的童年记忆!问题8:你能从衣食住行用方面形容一下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吗? “居民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被纳入到无所不包的配给体系,以致小至火柴和卫生纸这样的日用品都要凭票购买甚至还不一定买得到的严酷现实……”
——(《炎黄春秋》2013年第8期第3页) 材料六:1984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至1985年前后,凭证凭票供应的除粮、油及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直到1993年,粮票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
——学习强国人民网问题9:现在买东西还需要票证吗?你知道票证是什么时候取消的吗?
票证的取消意味着什么?彩
色
喇
叭
裤针
织
衫
+
西
装
问题10: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服饰上有什么明显变化?李跃进妻子的红裙子改革开放后的李跃进一家吃过什么呢?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问题11:你能从衣食住行用方面形容一下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吗?PART 03
新时代的我们
—第三次变化李大伟,男,1979年生
职业:白领
全家福拍摄于2018年
儿子:李聪睿14岁问题12: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李大伟一家可能有哪些衣服款式?
这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采访:
1、李大伟一家平日里就餐可以选择哪些方式?
2、李聪睿衣服破了,他可以去哪里购买?
3、李聪睿想询问同学作业,最便捷的方式?
4、李大伟一家想去海南亲戚那儿度假,
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前往?
5、平日上班上学,都可以采取哪些交通方式?问题13:我们是如何把咫尺天涯变为天涯咫尺的?陆空海地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富 裕便 捷得更加……要求带动第二板块探变迁之源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前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后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通信条件落后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材料七
“布拉吉”是俄语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材料八
文化大革命时期,制服装、绿军装是主流。穿衣样式和习惯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有的爱美女性因为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
问题14:李胜利时期服饰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李胜利时期的补丁
和李聪睿时期的破洞一样吗?问题15:过去李胜利吃野菜的原因是什么?今天以往难以下咽的野菜端上了李大伟的餐桌,是野菜变好吃了吗?吃得健康营养均衡材料九:
1987年,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三农问题)“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
问题16:根据材料回答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人们的饮食问题呢?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问题17: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后民众住房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十: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11.1%和23.3%,年均增长分别为2.7%和5.4%。2016年农村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64.4%,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材料十一: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今天,我们不仅追求住房宽敞,更追求内部陈设舒适、外部环境优美。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异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央广网
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暴力与贫穷,使共产党失去民心,直到邓小平改弦易辙……中国各项传统与制度获得重新评价,凡是党认为有助于国家恢复的事物都加以支持。邓小平要求共产党拥抱全球资本与资本主义观念……高明的领导班子,积极进取的人民,合作的外国人,再加上一点运气,可以让共产党搭上发展的顺风车。”
——泰德·费雪曼 《当世界又老又穷》 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解放思想正确领导人民的努力参与国际合作问题18:根据材料,总结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材料十二:第三板块谈变迁之感壮丽七十年,沧海变桑田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上,
你学到了哪些历史知识?
你学到了哪些历史学习方法?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与疑惑?七十年,光辉岁月弹指间
七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回首近代百年,无数仁人志士
为寻求民族的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演进。
今天的我们有着中国人从未拥有过的优越条件,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献一份力,尽一份心。
展望未来,尽管有挑战也会有曲折,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再创辉煌,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辉煌七十载 筑梦新时代
新时代
“中国梦”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将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做成相册、手账或者电子相册。
坚持十年,二十年,等你像老师这么大的时候拿出照片进行比较,做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下中国在00后生活的这一世纪中的腾飞巨变。【做21世纪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