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进入历史——美术作品反映历史
高一(1)部 主备人:张凌 审核人:郭同义 使用时间:2009.5
【学习目标】
(1)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2)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
(3)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
B案
【使用说明】
先认真阅读课本第69页,做好预习笔记;
完成自学园地部分的填空并了解外朝“三大殿”与内廷“后三宫”;
欣赏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与(东汉)武梁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完成思考与交流;
【自学园地】
阅读课本第69页图右的小字完成下列题目:
一.外朝“三大殿”与内廷“后三宫”
1. ___________是古代最高等级的结构类型,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重檐庑殿顶)
2._____________是一座四面坡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
3.______________是重檐歇山顶,是皇帝殿试进士的地方。
4. _______ 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5. ________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代表封建皇权的25颗“宝玺”曾收藏于此。
6. _______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二. 1. 南宋时期画家张瑀有一幅人物画,表现了匈奴地区漫天风沙的画面。这幅画的名称是---------------------------
2. 汉画像石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东汉)武梁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这件作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作品围绕大殿内的立柱展开追杀的场面。
B.作品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就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C.匕首穿透铜柱的细节描写显然是一种艺术。
D.作品人物具体形象,栩栩如生,极其写实。
C案
【合作探究】
一.欣赏(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并回答问题
1. 《步辇图》简介:
《步辇图》是以贞观 ( http: / / baike. / view / 276161.htm" \t "_parent )十五年(641年)吐蕃 ( http: / / baike. / view / 33210.htm" \t "_parent )首领松赞干布 ( http: / / baike. / view / 7624.htm" \t "_parent )与文成公主 ( http: / / baike. / view / 7672.htm" \t "_parent )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 ( http: / / baike. / view / 286396.htm" \t "_parent ),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2.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
结合课本70页文字思考画家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
二.欣赏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回答问题
1.简介: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图上可以看出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第一个是图上除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而右面则是广场群众,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来看似乎有失平衡。另外一个就是按正常视觉规律,在毛主席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大红柱子。
2.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方面都做了修改,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形式、比较等鉴赏方式分析与评价这幅油画。
(1) 形式鉴赏:
构图:
色彩:
(2)比较式鉴赏:(画面内容人物)
3.资料:①由于历史的原因,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②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欣赏(北宋) 赵佶的《瑞鹤图》(美术作品与权力)
1.《瑞鹤图》简介:
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2.问题:图中什么是皇权的象征?
【当堂测验】时间为5分钟
1. 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的作品是------------------。这是一幅--------------------------画,是唐代历史画的代表作品。
2. 我国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 )
A.布达拉宫 B.苏州园林 C.北京故宫 D.明十三陵
3.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一幅画:“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这幅画是( )
A.《怒吼吧,中国》 B.《开国大典》 C.《愚公移山》
4. 故宫也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下列对北京故宫的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院落式布局 ②明清两代的皇宫 ③单体结构 ④对称格局 ⑤重要的宗教建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5.关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画家汲取了民间美术与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特点,使白云蓝天与红色的灯笼、柱子、地毯、旗帜等形成强烈的对比,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B.长方形的构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开阔感,单纯、艳丽的色彩和近乎平涂的用色手法表现出画家对民族绘画语言的着意追求。
C.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艺术的强调、删减、组合,突出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庄严形象。
D.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运用了意象的艺术语言,再现了当时的客观真实情景。
6.通过欣赏《步辇图》我们可以知道该作品在透视上运用的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透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运用的是---------------------透视。
【课堂总结】
A案
【合作交流完成】
各小组根据课本71-73页图片的文字说明与提示完成下列讨论;
1.题目:
(1)《美杜萨之筏》油画 法国 籍里柯 (完成思考与交流)
(2)《大卫》(完成活动建议二 )
2.讨论内容: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
突出了那些细节?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