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二单元优整合 知识梳理应用示例考点探究中考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二单元优整合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影响: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1954 年 9 月第二单元优整合通过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 民利益的宪法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 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 年第二单元优整合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或途径:对农业、手工业采取合作化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结果:到 1956 年底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局限性: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单元优整合全面开始: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主要矛盾,指出主要任务严重失误:1958 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调整:提出八字方针,于 1961 年初开始实施“文化大革命”原因: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时间:1966—1976 年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诬蔑迫害结果:1976 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教训: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
成就第二单元优整合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第二单元优整合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优整合左例
【典例 1】 读《20 世纪 50 — 70 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
表》,下列关于该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B.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C.农业比重明显下降 D.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答案】 D【解析】本题为一道表格式分析题,旨在考查分析数据的能力、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对比能力等。从表格反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农业比重明显下降。但从表格中不能得出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选 D。第二单元优整合右练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 1∶7.9。第二单元优整合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第二单元优整合【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第二单元优整合 第二单元优整合 第二单元优整合第二单元优整合左例
【典例 2】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 B 点到 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答案】 C 【解析】1958 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造成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第二单元优整合右练
2.20 世纪 50 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公私合营A第二单元优整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制规模为显著特征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第二单元优整合考情分析 1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题型丰富多样,选择题、材料题均有涉及。从以往考查的情况看,图片运用和数据分析是重要的考查形式,复习中应多加训练;同时注意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成绩与失误加以对比,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第二单元优整合知识梳理1.|自贡中考|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D第二单元优整合A2. |鄂州中考|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
A.1953—1957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 年第二单元优整合A3. |淮安中考|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第二单元优整合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5 年,新中国第一套 6 000 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 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C第二单元优整合4. |安徽中考|《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二单元优整合5 .|大庆中考|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一度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 1956 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第二单元优整合6. |广东中考| 1953 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考情分析 2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常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联系,以当今社会的热点——“三农”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考查。题型涉及材料分析题、读图简答题和问答题等形式。第二单元优整合A第二单元优整合7 .|包头中考|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 1956 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C第二单元优整合8.|潍坊中考|“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二单元优整合9. |泉州中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其主要原因是( )
A.消灭了剥削阶级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建设
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二单元优整合10. |德州中考|阅读下面“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 1958 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考情分析 3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是中考考查内容,平时学习时应引起重视。第二单元优整合D第二单元优整合11.|威海中考|《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最大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D第二单元优整合12. |贵港中考|“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 )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B第二单元优整合13. |云南中考|有资料表明,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 5 000 亿元,这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0 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B第二单元优整合14. |娄底中考|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