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分类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分类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22: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分类》
1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并学会了用三角尺判断。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一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3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之间的区别。
2.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特点和这几个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角与周角,掌握几种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区别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掌握平角、周角的本质特征。
5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活动角、角卡片、量角器。
6课堂练习
1、判断以下的角各是什么角
1°、91°、90°、180°、105°、360°、89°
2、判断对错:(叙述理由)
(1)因为66°<90°,所以66°的角是一个锐角。 ( )
(2)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
(3)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 )
7课后反思
? ? ? ?关于角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地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这节课的难点是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
? ? ? ?我将整节课置于活动角的演示过程中,并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平角和周角的依据,这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复习旧知:在动态角的演示中,复习角的相关知识,回顾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以直角的度数为教学突破口,进一步认识直角。2、认识平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平角——辨析——学生用活动角摆出平角——探究平角的度数——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将研究平角的方法迁移到对周角的研究上。为了突破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这个教学难点,我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平角、周角。
? ? ? ?本课时的教学,我大胆组织教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分散难点,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进入有序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本节课板书大方,一目了然,各个环节衔接合理。
? ? ? ?本课不足之处: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在判断平角和周角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应该直接指着角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很快的进行辨析。2、学生容易把平角、周角和直线、射线混为一谈,教学中,我注重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没有将相似点进行细致的分析。3、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
对本课存在的疑问:在课件动态演示由平角到周角的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在180°和360°之间的270°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如果是一个角,猜想一下它的度数,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角存在。
8教学过程
8.1第一学时
8.1.1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之间的区别。
2.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特点和这几个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8.1.2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与周角,掌握几种角之间的关系。
8.1.3学时难点
区别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掌握平角、周角的本质特征。
8.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动态演示、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个角,复习角的相关知识。
2.通过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会得到什么角,回顾锐角、直角和钝角及度量直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角的演示,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回忆,尤其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数学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以研究直角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通过测量,知道直角是90°,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这样,从直观认识上升到数学层面的抽象,利用度数来定义。)
活动2【活动】继续旋转、探究新知
(一)环节一:认识平角
1.认角:
师:(1)(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到成平角)这还是角吗?
?????? (2)为什么给它取名叫平角?
?????? (3)它的顶点在哪,两边在哪?(生指)
?????? (4)揭示平角名称。(板书平角)
2.辨析: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平角的样子像直线,通过辨析、比较、观察使学生意识到平角是角就应该具备角的特点,很好的把直线与平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
3.形成过程:
(1)同桌两人用活动角边说边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
(2)指名上前演示。
(3)课件动态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并揭示平角的动态层面的概念。
4.量角:
师:(1)猜一猜,平角是多少度呢?(180°)
????? (2)证明平角就是180°。同桌合作,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3)汇报交流。(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在一起或用量角器量,课件演示)
(4)平角和直角有怎样的关系呢?得出1平角=2直角。
(二)环节二:认识周角
1.认角:
师:(1)(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到重合)这还是角吗?学生进行质疑、辨析。
????? ?(2)揭示周角名称。(板书周角)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迁移,用研究平角的方法去自主探究周角)
(1)出示研究问题:
①你能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吗?
②判断并说理由: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③猜一猜,周角是多少度?怎样证明?
④周角和平角、直角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小组活动,操作探究。
(3)汇报交流。
①用活动角演示周角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②课件演示证明周角是360°的两种方法。(用四个三角板的直角拼在一起或用两个量角器拼在一起)
③出示:1周角=2平角=4直角
3.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体验感知,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角的度数,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也能在直观演示中发现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
(三)环节三:探究五种角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动手操作:给学具袋里的角找家。(组内同学合作一起分一分)
2.观察比较:“为什么它们的家在这里?”揭示各类角的特点。
3.给角分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了一些代表性的角,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给角找家,由于学生在经历了各种角之间的演变过程,对概念形成了丰富的感知,所以具备了自主分类的基础和条件。)
活动3【练习】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判断以下的角各是什么角
1°、91°、90°、180°、105°、360°、89°
2、判断对错:(叙述理由)
(1)因为66°<90°,所以66°的角是一个锐角。? (??? )
(2)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
(3)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 )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五类角的认识实现了由认识到应用的转化。)
活动4【活动】质疑反思、课堂总结
1.再一次跟随着角的转动,学生感受角、谈收获。
2.教师总结全课,出示歌谣。
一周二平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平直间,锐角都比直角小。
(设计意图:整节课置于一个活动角的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活动5【活动】板书设计
?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不仅能体现教学的进程,便于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又能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