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总复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试题。
2.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3.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5.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所学相关知识的过程,并通过一定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导入
47+23= 100-63= 65÷5=
25×4= 4.2+5.8= 10-6.3=
5×7×2=? 17×15+17×5=
70
37
13
100
10
3.7
70
340
计算时运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
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2.
3.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
有关“0”的运算
你能小结一下这些内容中的知识点吗?
1
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
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在乘法中,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②×、÷?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③+、-、×、÷?先算乘除,再算加、减。④( )?先算括号里面的。
6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我们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运算定律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三、巩固深化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6.4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5.8
7.5
2.5
加法结合律
42
4
25
乘法结合律
+
×
1040
20800
(160+880)×20=20800
14260
460
1010
550+230×62÷31=1010
3.妈妈买水果花了5.8元,买蔬菜花了2.6元,买鱼花的钱比水果和蔬菜的总和还多5.2元,买鱼花了多少钱?
解答:
5.8+2.6+5.2
=5.8+5.2+2.6
=11+2.6=13.6(元)?
答:买鱼花了13.6元。
3. 四年级3位老师带领98名同学去公园春游。
成人票:40元/人
儿童票:20元/人
团体票:30元/人
[10人以上(含10人)]
(1)怎样购票最便宜?至少需要多少元?
40×3+20×98=2080(元)
答:老师和学生分开购票最便宜,至少需要2080元。
(2)如果小明一家和姑姑一家总共4名孩子、6名大人一起去玩,他们拿出3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买?
分开购票:20×4+40×6=80+240=320(元)
购买团体票:30×(4+6)=30×10=300(元)
300元<320元
答:他们应该买团体票,这样300元就够了。
四、课堂小结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2.
3.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
有关“0”的运算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本次复习中,我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的性质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复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达到了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
(共19张PPT)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认识,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整理和复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数与代数”部分除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二、知识梳理
你能整理出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吗?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2.
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
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
小数与单位换算
5.
小数的近似数
问
小数有什么性质?
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却发生了变化。
问
如何比较小数大小?
小数大小来比较,数位多少不重要,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数位来比较,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问
小数点移动会使小数大小发生什么变化?
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数位不够怎么办?找“0”补位解决它。
问
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什么?
求近似数用“≈”连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连接。
你能整理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点吗?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1)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化简把0去掉。
问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了吗?
三、巩固深化
(1)3.46读作( ),其中“4”在( )位上,表示4个( );“6”在( )位上,表示6个( )。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3)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4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三点四六
十分
十分之一
百分
百分之一
(2)六点零零九写作( )。
6.009
15
0.04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35里面有5个0.01。 (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 )
(3)最大的小数是0.9。 ( )
(4)0.2和0.20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 )
(5)3.009保留一位小数是3.1。 ( )
×
√
×
×
×
3.填空。
(1)37.6÷( )=0.0376
(2)40.05×( )=4005
(3)0.08×( )=0.8
(4)3.06÷( )=0.0306
(5)4.6 m=( )dm
(6)0.87 t=( )kg
1000
100
10
100
46
870
1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7
7
5
0
9
1
8
7
3. 下面是某体校4名游泳队员50m自由泳成绩统计表,请你把前三名的学员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姓名 徐 薇 刘 娟 王小芳 李 菲
成绩/秒 55.83 54.49 48.50 55.67
50m自由泳领奖台
李菲
刘娟
王小芳
48.50<54.49<55.67<55.83
姓名 徐 薇 刘 娟 王小芳 李 菲
成绩/秒 55.83 54.49 48.50 55.67
四、课堂小结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数
小数的加减法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注意这一点。本节课完成了预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乐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复习设计合理,但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语言不够精炼,探究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