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结构填空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经济发展。(目的)
2、开始:
年,安徽凤阳 村农民实行分田 , 。
这样,农民有了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年,
已基本在全国 普遍实行。
4、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均有很大提高。
5、乡镇企业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向 化、 化、 化发展,农村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浪潮从
涌向 。
2、开始: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
增强
5、结果: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6、意义:
(1)大大调动了 、 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2)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 年,中共 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
(2)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
使市场在国家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 有巨大推动作用;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最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农业合作化? ③土地改革?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 )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 ”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设立经济特区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增强企业活力
C.组成大型企业集团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 )6.“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7.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 ——《大包干纪念馆》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前我国农村存在什么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小岗村在哪一年实行了“大包干”政策?“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什么制度?
8.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 斗地主分田地大会 宣传画二 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
宣传画三 猪羊肥大赛黄牛 宣传画四 人民公社天天向上
宣传画五 包干到户庆丰收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 A
2. C
3. C
4. B
5. D
6. D
二、材料分析题
7.
(1)状况: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原因:
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
缺少生产自主权。
(2)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