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诘问(jié) 惊骇(hài)
B.哀悼(diào) 胸脯(pú) 絮说(xù)
C.震悚(sǒng) 守寡(guǎ) 模样(mú)
D.孤孀(shuāng) 书斋(zhāi) 粗拙(zhuó)
?
?
C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倘使 烦琐 和霭 情有可原
B.菩萨 劈雳 疏懒 聚族而居
C.淡薄 疮疤 大抵 深不可测
D.书藉 针灸 渴慕 郑重其事
C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____两脚两手,在床中间____一个“大”字,____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____得那么热。
A.张开 摆开 压 烤
B.伸开 摆成 挤 烤
C.张开 摆成 挤 烘
D.伸开 摊成 压 烘
B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B.“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句话中的“她”指长妈妈。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单引号。
D.“鲁迅非常喜欢阿长买来的《山海经》,被视为珍宝。”这句话没有语病。
D
?
?
?
?
?
?
?
5.指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2)她生得黄胖而矮。( )
(3)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6.对文章的标题《阿长与〈山海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是作者在憎恶长妈妈时才这样叫的,买《山海经》是敬重长妈妈的代表性事件。
B.“阿长”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山海经》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C.题目《阿长与〈山海经〉》隐含着从“厌烦”到“敬重”的意思。
D.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为了突出“我”对《山海经》一书的喜爱之情。
D
7.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这部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2)《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志怪古籍,主要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物产、神话、宗教等内容,保存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夸父逐日
羿射九日
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
(答案不唯一)
8.【训练点:欲扬先抑】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本文而言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长妈妈感激、怀念的情感。
9.【训练点:详略安排】文章为什么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详写阿长买《山海经》前后的内容?
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长妈妈有“伟大的神力”。详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的内容,能说明阿长为什么让“我”大吃一惊;详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后的内容,写“我”震惊的心情,写“我”此后收集图书,才能说明阿长令人尊敬,对“我”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永安她的魂灵!”,完成练习。
10.为什么“我”不跟阿长说《山海经》的事?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心存隔膜及轻视。
二、精段品析
本句写的是“我”听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后的反应。“霹雳”“震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震惊和感动,“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表现了“我”的极度惊喜、兴奋、迫不及待。
11.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我”朝思暮想的绘图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的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伟大的神力”指的是什么?
1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作用是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4.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架陪伴“我”成长
“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5页第14-18题。
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15.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感到高兴;对“我”以字典做“书架”表示赞赏;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盼。
1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下面语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
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来表现“我”期待的心情。
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17.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17.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我的长者”:书架已经变得苍老,在漫长的岁月里,书架长久地陪伴着“我”,给“我”力量,所以称其为“长者”。
18.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写一写。(50字左右)
18.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写一写。(50字左右)
示例:陪伴我成长的是台灯。它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在我成功时,它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它给予我力量。
19.下面是《阿长与〈山海经〉》相关内容的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这幅插图所描绘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20.学完本文后,你们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推荐一篇(本)你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作品:
推荐语:
示例:《野草》 这是一部思想深刻、语言优美的散文诗集。
(2)下图是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
21.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我们充分展现了一个有点粗俗、迷信,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的人物形象。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150字左右)
例文: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上长满了“青春美丽痘”,就是这些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瞧,倒挺会替自己打圆场。“我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位幽默风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