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0 老 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荒僻(pì) 侮辱(wǔ) 门框(kuàng)
B.愧怍(zhà) 取缔(dì) 捎带(shāo) 惶恐(huáng)
C.镶嵌(qiàn) 塌败(tā) 眼翳(yīn) 肿胀(zhàng)
D.骷髅(lóu) 伛偻(qū) 攥紧(zuàn) 杨绛(jiàng)
?
?
A
?
?
?
?
?
?
?
?
?
?
?
?
?
?
2.结合语境,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清楚地知道)
B.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将就)
C.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病得需要人搀扶)
D.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C
?
?
?
?
?
?
?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能力。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A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作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①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②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③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④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⑤④①
【答案】D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了有关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B.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坚守做人的道德良心,是一个纯朴的好人。
C.文章不仅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还写了一个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善良的人的怀念,写了善良的人们在苦难的年代相互取暖。
D.作者认为自己“幸运”,不仅是指她与老王在物质上的悬殊,更指自己一家人在知识学问上远超靠一辆车维持生计的老王。
D
6.【训练点:外貌描写】文中最后一次见到老王时的外貌描写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最后一次见到老王时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他的病态,既写出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又为下文写他的去世做铺垫,同时写出他已经处于这种状态,却还要拿香油和鸡蛋来感谢“我”,衬托出老王心地的善良。
7.【训练点:结尾句的含义及作用】结尾句为全文的什么句?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文眼句。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是不够,对老王充满愧怍之情。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使全文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完成练习。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有关老王的两件事。
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老王去世。
二、精段品析
“镶嵌”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的状态,强调了老王已病入膏肓,暗示了老王的结局。
9.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
“强笑”是“我”装出来的勉强的笑,流露出“我”对老王不幸的悲哀,也表明“我”对老王送香油、鸡蛋的感动。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
10.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和老王去世后“我”对老王心存愧怍,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
1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8页第11-14题。
【答案】A
1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①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②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③
①“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②“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③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1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1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而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出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15.在学校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你们班准备举办一次“向空巢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示例:关爱空巢老人,传承中华美德。
(2)请把下面的活动步骤补充完整,要符合实际情况。
①商量如何帮助空巢老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活动结束后写活动体会与感想。
示例:帮助空巢老人做家务。
示例:关心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陪他们聊天。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请你写两条建议。
社区成立空巢老人服务志愿小组;全社会应督促子女常回家看望老人。
16.作者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词精妙,细致入微,让人印象深刻。请你认真观察一个人,用精妙的词语,细致入微地对这个人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某个方面的特点。(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仔细观察,抓住其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人物特点。另外,还要注意性别、年龄和身份的差异,用词准确。因为是片段描写,所以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富有特色、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内容来写即可。
例文:乍一看,她个子挺高,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别着两只发卡,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露出一张光洁白净的脸。她的眼睛不大,但是很有神,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她的鼻子微微上翘,显得十分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