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4 驿路梨花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的诗句用楷书正确、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驿路(yì) 晶莹(yín) 陡峭(qiào) 溢出(yì)
B.竹篾(miè) 简陋(lòu) 迷茫(máng) 菌子(jūn)
C.瑶族(yáo) 撵走(niǎn) 恍惚(huǎng) 麂子(jǐ)
D.修葺(qì) 悠闲(yōu) 避风(pì) 露宿(lù)
C
?
?
?
?
?
?
?
?
?
?
?
?
?
?
?
?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________一下。
②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________这小茅屋。
③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格查处、惩治。
A.修葺 照管 只要……就……
B.修理 照顾 只有……才……
C.修葺 照管 只有……才……
D.修理 照顾 只要……就……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B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暗示翻山的困难)
B.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字写得“粗大”使字醒目,容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
C.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表现“我”和老余的惊慌失措)
D.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表现了小姑娘动作的轻快、灵活)
C
?
?
?
?
?
?
?
?
?
?
?
?
?
?
?
?
?
?
?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驿路梨花”这四个字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梨花,也表明了这是一篇描写梨花的写景散文。
C.从整体上看,本文是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出现及建造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
D.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
7.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彭荆风
今夜月色好
解放大西南
8.【训练点:设置悬念】本文以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一、语文要素训练
悬念: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作用:巧设悬念,使故事发展围绕着对疑问的探究展开,推动情节发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9.【训练点:插叙】“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插叙。 既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更曲折,又介绍了文中未出场的人物,揭示了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美好的心灵,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0.【训练点:标题的含义】说说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本文的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 作用:借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点明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深化了文章主题。
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阅读课文“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完成练习。
1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二、精段品析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淋了大雨,为方便过路人,他们在这里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方便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小茅屋。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
1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
?
“深深”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谢之情。
“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姑娘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的敬仰。“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成为自觉行动。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
?
?
?
?
?
14.请分析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的作用。
结构上:照应标题;内容上:承接上文多处描写梨花的美丽景色,以花喻人,意在表明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另外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5.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5页第15-19题。
15.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此为题,点明文章内容与此有关;开在心里的橘子花是什么样的呢?此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文章主要写小时候的事情,而第①②段与此无关,可是去掉第①②段又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不能去掉第①②段。
16.文章主要写小时候的事情,而第①②段与此无关,可是去掉第①②段又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不能去掉第①②段。
前两段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设置悬念的效果,为什么作者嗅到橘子花香会感动?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阅读兴趣。
17.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
?
?
?
17.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
?
?
1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1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经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答案】B
20.学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
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示例:团队名:春风送暖
理由: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
理由:
示例:
团队名:余香
理由:“余香”取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指我们的团队要给别人带去帮助和温暖,使困境中的人看到希望。同时,也含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意思。
21.本文三次设置悬念,使文章精彩纷呈。请你学习课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技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例文:记忆中,这面镜子是被妈妈扔到阳台上的……“妈妈为什么要扔掉它呢?”我常常这样想。
有一天,表姐来了。就在那一天,镜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不知何时,很胖的表姐发现了阳台上的镜子。她看着看着,竟大声笑着将镜子高高举起,犹如发现了稀世珍宝。我觉得很奇怪。表姐拿着镜子跑进房里问我:“照相机能不能照出镜子里的人?”见我发愣,表姐又跑去请求妈妈将镜子送给她。妈妈倒是爽快:“这面破镜子有什么用?尽管拿去。”
我好奇地拿起镜子,仔细一看,我竟然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我的脸怎么瘦得如此可怜?原来这是一面能把人照得很瘦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