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精品习题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精品习题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5 16: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 古代诗歌五首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决眦(  ) 岱宗(  ) 足鸡豚(  )
浩荡(  ) 吟鞭(  ) 即天涯(  )
?
?
chuàng
?
?
?
?
?
?
?

liǎo

dài
tún
hào
yí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泪。
?
?
?
?
?
?
?
聚集。
终当,终要。
因为。
落花。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B
4.下面是一册诗集中寄语里的一段话,联系上下文将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示例:有的激昂澎湃 有的含苞待放
5.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念天地之悠悠
会当凌绝顶
独怆然而涕下
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5)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
山重水复疑无路
自缘身在最高层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一诗所表现的不只是天地的浩渺,更有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的情绪。诗歌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极富感染力。
B.《望岳》不仅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之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C.《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实写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写出了农家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
C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课文研读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诗人把个人置于广阔无垠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天地无穷、人生有限的苍茫的孤独感。
D.末句“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点拨】引用《论语》中的话,用孔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D
8.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天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点拨】“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A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凌”字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指眼前的一切困难、障碍、挫折等。
1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眼光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心中有高远的理想与追求,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四)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描写了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D
14.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不论前行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五)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点拨】描绘情景或画面类的题目,其实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写出诗句的意思。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画面感”,要突出“白日斜”“吟鞭东指”两个场景。
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宿牛群头①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二、拓展阅读
17.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 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9.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0.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 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21.[2019?安徽]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校学生会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知识竟答
知识竞答
将“召开”改为“举行”。
落款处署名:校学生会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帆船

折柳
饯饮
(3)下列选项是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