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5 16:57: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读懂诗人读懂诗
——苏轼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初中学段 语文学科 八年级
“雪泥鸿爪”知人生
文星旷世耀寰中
有梦不觉人生寒



“雪泥鸿爪”知人生


“雪泥鸿爪”知人生——苏轼的生平简历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北宋文坛领袖苏轼的自我总结。苏轼的人生历经三起三落、跌宕起伏。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6年生于四川眉州
入仕之初
入仕之初
《 和子由渑池怀旧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被贬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
《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山再起
晋升为中书舍人
《惠崇春江晚景》
知难而退
转任杭州
修筑西湖苏堤

再回朝廷
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一贬再贬
惠州、儋州



苏轼曾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无常,如梦如寄,那些风云变幻中的刻骨经历,最终也要在释然后成为雪泥鸿爪,仿若无痕地融化在命运中,伴随他从名动京师开始,走过开封与凤翔,走过杭州与湖州,走过乌台诗案,支撑他走完波澜壮阔的一生。

“雪泥鸿爪”知人生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不但在诗、文、词、赋、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均能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自成一家,甚至是开风气之先。
文星旷世耀寰中——苏轼的主要成就

文星旷世耀寰中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多面圣手苏东坡——文学成就
苏轼多角色之文学家
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皆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记承天夜游》寄情于月下美景,创造出空灵、超然的意境,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将自然现象上升为人生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
苏轼多角色之文学家


苏轼的词作开豪放词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苏轼多角色之文学家

苏轼多角色之书法家、画家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等帖。
苏轼在绘画方面喜画墨竹,也喜作枯木怪石。主张“神似”,画外有情。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书法家
绘画家

苏轼多角色之美食家

苏东坡喜爱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以诗介绍其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正如黄锦祥所描述的一样“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有梦不觉人生寒

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里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没有俸禄,连个住所都没有,只能先寄居在定慧院,实际上就是以戴罪之身被监管起来了。苏轼积极入世、抱负远大,却人生失意,在激荡的人生中惨遭贬谪,劫后余生的他惊恐未定、无处倾诉、无人理解,内心极度孤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背景

有梦不觉人生寒——《卜算子》的品味解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听准字音、听清句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初步体会词意。


一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仿佛那缥渺的孤鸿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凉的疏枝不肯栖息,却甘愿独宿荒冷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整体感知
2. 诵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
1.如果让你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描述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字?
品味赏析
“寒”(或 “冷”)
品味赏析

2.反复品读,你从哪些意象中感受到“寒”了呢?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些意象的特点,突出其“寒”的?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
沙洲——冷。

品味赏析


幽人孤独如孤鸿。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上片写幽人
下片写孤鸿
3.上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下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二者表现出怎样的寒凉呢?


处境:幽人——寓居定慧禅院
孤鸿——无良木之可栖
心理:幽人——心怀幽恨
孤鸿——惊恐不已?
志趣:幽人——蔑视流俗、坚持操守
孤鸿——择地而栖,坚持操守。

品味赏析


人似飞鸿

飞鸿似人
品味赏析
借物比兴

4. 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徘徊心境。
恨有遗憾之意,遗憾无知音与他志同道合。
恨有怨恨之意,怨朝廷不能正确对待他。
5.前人认为作者内心的寒凉来源于“恨”字,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品味赏析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品味赏析
6.?那此句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鸿即幽人,遭遇不幸,心怀怨恨,惊恐不已,最后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宁愿落宿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品味赏析
7. 如此的幽怨,最后他做了怎样的选择呢?有人评价这首词“虽食烟火气,却无尘俗意,心中有梦想,笔下有旷达。”你是怎样理解的?
幽人身处孤寂之地,但心仍不愿随波逐流,依然怀抱将来能一展宏图的梦想。
“有梦不觉人生寒”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托物比兴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空灵飞动,含蓄蕴藉。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缪钺先生在赏析这首词时说道:“晚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推苏轼为豪放之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苏轼词的特长是‘超旷’,‘豪放’二字不足以尽之。”旷达是他作品的主旋律,这首词托物抒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课堂小结1——悟诗歌
课堂小结2——懂诗人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被贬官的路上。但身处逆境也无法泯灭他的济世情怀,他的旷达乐观。在黄州他曾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自信;为官一方,他不仅造福百姓,更是用“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把杭州带入了一个诗意的新境界;身在密州,他发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只能食用清茶和野菜时,他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想念弟弟却不得相见时,他低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行途中遇到大雨时,他不以为意“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他洞悉生活的真谛,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我行我素,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和远方。
教师寄语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学苏东坡。”学苏轼前半生,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超脱,学习他的做事哲学,可得负责;学习苏东坡的后半生,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让我们一起追寻苏轼的脚步,做一个乐观、负责、有趣味、有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