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1953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1952年增加了33%。1954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1949年的4.2倍。请你分析导致这一时期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以下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③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甲到乙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开展“大跃进”
C.召开中共八大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4.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他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
5.学习了“三大改造”一课后,同学们对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革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6.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1953年4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部长邓子恢在会上( )
A.号召在全国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批评了当时互助合作运动中发生的急躁冒进的偏向
C.嘉奖了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教授
D.肯定了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巨大成就
8.“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土地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9.下面为我国某一时期规划的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0.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2.据统计: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产值1 000亿元、钢产量2 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些损失主要是由__________造成的( )
A.自然灾害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3.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B.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建成
C.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15.他曾立下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绝症,依然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雷锋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读图,回答问题。(12分)
图A 开国大典阅兵式 图B “一五”计划成果
(1)图A和图B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6分)
(2)两幅图片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一汽历史的创造者们带着国人的期许,分批远赴斯大林汽车厂学习,将苏联的造车经验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经过不懈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这辆被荣耀地印在共和国纸币上的解放汽车,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解放“元年”由1956年开始。
——《建车伟业——1956 中国汽车工业的解放“元年”》
材料二 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示意图
材料三 1956年9月15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在北京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大会有正式代表1 026名,候补代表107名,代表着全党1 073万党员。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党史纵横》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元年”由1956年开始的主要原因。(3分)
(2)解放“元年”正处于我国哪一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哪一年。请说明理由。(4分)
(4)材料三中的“大会”指哪次全国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及最初十年的执行情况。(6分)
(5)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1956年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4分)
18.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既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和沉痛教训。让我们结合一名与共和国同龄的张建国老人的四则日记,探究这段历史。(20分)
【中共八大绘蓝图】
日记一 在我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描绘出了宏伟蓝图。”
(1)结合日记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意义。(4分)
【激情岁月酿失误】
日记二 我对于9岁这一年格外难忘,村里先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宣传画。没过多久村里又把我家煮饭的铁锅都拿去炼钢了,说是实行人民公社,吃饭都不要钱了……
(2)日记二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失误?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
日记三 在我17岁那年我加入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写大字报,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
(3)结合日记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4分)
【艰苦创业铸辉煌】
日记四 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像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他们表现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4)结合日记四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4分)教师详解详析
1.B 2.B
3.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图片中甲到乙阶段反映的是1952—1957年经济发展情况,链接教材可知这一时期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4.A 5.B
6.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
7.B
8.A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56年”。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
9.B
10.D 【解析】 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情况,故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与当时的社会情况不符。
11.B 12.D 13.D
14.D 【解析】 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15.A
16.(1)图A:政治领域。图B:经济领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取得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一个五年计划使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得到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17.(1)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及苏联的帮助,中国一汽的创造者们终于在1956年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流水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1956年。理由: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执行情况: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并没有被坚持下去,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造成社会全面动乱,国民经济及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5)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工业成果显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1)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启示: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符合本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3)“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大幅下降等。
(4)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等。(任举两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