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密度》
年级学科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 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小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 ? ? ? ?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组织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实验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 (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82.5铝块26.8102.68铁78.2107.82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能力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巩固所 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大于液态物质的密度 D 固体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A.B两个实心球,A 球的质量是B球的质量的4倍,A球的体积是B的2倍,那么A球的密度与B球的密度之比为( ) A 2:1 B 1:1 C 1:2 D 1:4 两题全对者1题答对者2题答对者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二 密度 1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 (克/厘米3)木块1510木块21020石块1104石块2208铝块26.810铁块78.210
2 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3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