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6 余数的除法 上课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6 余数的除法 上课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5 09:57:26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课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用11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
用11根小棒能摆3个三角形,还剩2根。
用11根小棒能摆2个五边形,还剩1根。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摆3盘,正好摆完。
6÷2 = 3(盘)
7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摆3盘,还剩一个。
7÷2 = 3(盘)…… 1(个)
余数
1.
19条小鱼,每( )条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还剩( )条小鱼。
19÷5= (份) …… (条)
5
3
4
3
4
2.用摆小棒或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下面各题。
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1个
3.填一填。
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列式为13÷4 = 3( )……1( )。
①这个算式中3叫做( ),1叫做( )。
②这个算式读作:(




余数
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
三、巩固提高
1.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 ,2个2个地圈。
圈了( )组,剩下( )个。
8
1
8
1
(2)23个 ,3个3个地圈。
圈了( )组,剩下( )个。
7
2
7
2
2.(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 )人,还剩( )支。
4
1
9÷2 = (人)…… (支)
4
1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把分的结果画出来。
每人分 ( )支,还剩( )支
9÷4 = (支)…… (支)
2
1
2
1
四、课堂小结
7÷2 = 3(盘)…… 1(个)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
(共19张PPT)
第2课时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现并理解“余数<除数”。
一、引入新课
有21块糖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还余几块?
每人分2块,还剩5块。
二、探索新知
用小棒摆正方形
用8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8÷4 = 2(个)
如果是9根小棒呢?
9÷4 = 2(个)……1(根)
10÷4 = 2(个)……2(根)
11÷4 = 2(个)……3(根)
12÷4 = 3(个)
1.先猜一猜可能剩多少枝,再列式计算。
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还剩多少枝?
22÷3 = 7(枝)……1(枝)
答:平均每个花瓶插7枝,还剩1枝。
2.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填一填。
11÷3 = 3……2
12÷3 = 4
13÷3 = 4……1
14÷3 = 4……2
15÷3 = 5
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比除数( )。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三、巩固提高
没有剩余
剩余1根
剩余2根
剩余3根
剩余4根
没有剩余
剩余1根
剩余2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观察、分析、验证、总结等活动环节,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使学生对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有本质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
(共15张PPT)
第3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写表内除法和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一、引入新课
口算卡片
35÷5 =
27÷8 =
18÷5 =
65÷7 =
7÷2 =
20÷5 =
34÷9=
56÷7 =
7
3……1
3……3
4
3……3
3……7
9……2
8
二、探索新知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 = 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13÷4 = 3(组)……1(根)
13
4
3
12
1
……商
……被除数
……4乘3的积
……余数
除数……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16
0
16
4
4
里面
左面
上面
被除数
被除数
除数与商的乘积
2. 算一算
72
31
60
63
9
9
6
8
8
72
0
5
30
1
6
54
6
7
56
7
8
6
8
5
2
6
4
三、巩固提高
1. 11根 ,每3根一组,分一分。
分了( )组,还剩( )根。
11
3
3
2
3
2
3
9
2
2. 12根 ,每3根一组,分一分。
分了( )组,还剩( )根。
12
3
4
0
4
4
12
0
四、课堂小结
……商
……被除数
……4乘3的积
……余数
除数……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依然是通过摆小棒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去呈现有余数的除法,提出有余数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引导学生明白竖式中各个数的含义,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有余数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竖式,并通过让学生把表内除法理解成余数是0的有余数除法,引导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竖式写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及时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对新知识的运用。不同类型的习题多层次地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共17张PPT)
第4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2)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掌握试商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8根铅笔,分给3个同学,结果怎样?
每个同学分( )支,还剩( )支。
8÷3 = (支)…… (支)
8
3
2
2
2
2
2
6
2
二、探索新知
5
3
5
8
7
4
9
6
4
2
1
6
1
1.计算下面各题。
25
35
56
65
9
7
8
8
3
21
4
4
32
3
6
54
2
8
64
1
2.( )里最大能填几?
3×( )<13 ( )×5<39
( )×7<69 4×( )<25
8×( )<30 6×( )<50
4
7
9
6
3
8
3.把48个苹果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多少个?
48÷9=5(个)……3(个)
答: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5个,还剩3个。
三、巩固提高
6
6
2
4
2
6
2
8
8
5
6
3
8
3
(2)一卷绳子长39米,做一根长跳绳要用7米。这卷绳子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米?
39÷7 = 5(根)……4(米)
答:这卷绳子可以做5根长跳绳,还剩4米。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在试商的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利用乘法口诀去多试一、两个数,如商6时,用5和7分别试一试,体会最大可以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43,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共15张PPT)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一、引入新课
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颗?
23÷6=3(筐)……5(棵)
答:可以装3筐,还剩5棵。
二、探索新知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一条船最多坐4人。
多出2人
1 + 1 + 1 + 1 + 1 = 5
+ 1
6
一共6条船
22÷4 = 5(条)……2(人)
5
20
2
5 + 1 = 6(条)
解答正确吗?
口答:他们至少要租 条船。
6
1.有45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只能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45÷6=7(辆)……3(人)
7+1=8(辆)
答:至少需要8辆车。
2.有27个西瓜,每筐最多可以装8个,至少需要多少筐?
27÷8 = 3(筐)……3(个)
3+1 = 4(筐)
答:至少需要4筐。
三、巩固提高
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余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共17张PPT)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究和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引入新课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探索新知
16÷3 = 5(组)……1(面)
口答:第16面小旗是 色。

2.(1)圈一圈,第11颗珠子是______。
白色
(2)列式为:
11÷5 = 2(组)……1(颗)
3.按下面的方法摆36个三角形,最后一个三角形是白色还是黑色?
……
36÷6 = 6(组)
答:最后一个三角形是黑色。
三、巩固提高
按照 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7÷3 = 9(组)
答:第27面小旗是一组的最后一个,是红色的。
四、课堂小结
16÷3 = 5(组)……1(面)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教学中注重转变教学角色,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
六、教学反思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想”的和“说”的较多。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