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学习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数的口算和笔算。
知识点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 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
每只小刺猬分( )个,还剩( )个。
5
2
5
2
2.把19朵花插进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 )朵,还剩( )朵。
3
4
知识点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面“√”。
(1)46÷5 = 8……6( )
(2)63÷8 = 7……7( )
(3)6×4+8 = 32( )
√
√
×
2.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 8
49
36
7
6
8
48
1
49÷6 = 8……1
36÷7 = 4……8
4
28
8
36÷7 = 5……1
知识点3: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
9
2
1.用竖式计算。
4
8
1
25
4
6
24
1
27
5
5
25
2
38
6
6
36
2
19
3
6
18
1
42
5
8
40
2
39
4
9
36
3
47
5
9
45
2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试试看。
5
9
5
6
8
9
4
6
7
8
巩固提高
1.有21个面包,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填一填。
我选的是第( )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面包可以装( )袋,还剩( )个。
一
5
1
5
1
我选的是第( )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面包可以装( )袋,还剩( )个。
二
4
1
4
1
我选的是第( )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面包可以装( )袋,还剩( )个。
三
3
3
3
3
2.把14根棒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说出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
1
2
2
有14根棒棒糖。
有4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3根棒棒糖。
小朋友分走12根棒棒糖。
还剩下2根棒棒糖。
3.
28÷3 =
17÷3 =
64÷7 =
29÷9 =
57÷8 =
37÷5 =
20÷7 =
59÷6 =
56÷9 =
21÷3 =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作系统的复习。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
3.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有余数除数的试商是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积累试商的经历,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
(共18张PPT)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和运用。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有余数的除数的口算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知识点1: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4
1
6
4
7
1
9
1
6
3
8
4
4
4
7
5
6
5
知识点2: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1.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1)30÷7=4(个)……2(天)
(2)6月1日是星期六。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 计算
66
8
8
64
2
48
9
5
45
3
67
7
9
63
4
35
4
8
32
3
知识点3:用“进一法”解决有余数的
除法问题
1.一共有22只小动物,每间大房住6只,每间小房住4只。
(1)如果都住大房,至少要住几间?
22÷6 = 3(间)……4(只)
3 + 1 = 4(间)
(2)如果都住小房,至少要住几间?
22÷4 = 5(间)……2(只)
5 + 1 = 6(间)
(3)还可以怎样安排房间呢?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张老师和王老师带二(1)班45名同学去游乐场坐船玩,每条船限乘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47÷6 = 7(条)……5(人)
7 + 1 = 8(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8条船。
知识点4:等余问题
1.
袋里的糖果在10~20块之间。平均分给3人,还剩1块。
平均分给5人也剩下一块。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种分法余数均为1,而糖果数量在10~20之间,可以初步确定是十几块,再利用3和5的口诀找到15,加上余数1即得16。或用列表法求也可以。
3×5 + 1 = 16(块)
巩固提高
1.
2.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24÷5 = 4(组)……4(个)
答:第24个珠子是红色。
3.
围一圈之后,还多出来2厘米,这条彩带有多长?
2厘米
3×6 + 2 = 20(厘米)
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 )束这样的花束。
3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了几道有余数除法的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
(共20张PPT)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试商的方法及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口算与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余数:当平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下的数叫余数。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易错点1
没有掌握余数表示的意义,不能正确配带单位名称
【例题1】有27个苹果,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所以余数的单位名称应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规避策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时,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先写竖式除号,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里面和外面,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易错点2
没有掌握除法算式中商是一位数中商的书写位置
【例题2】用竖式计算。35÷5=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35
0
35
5
7
35
0
35
5
7
35÷5=
35÷5=
7
7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商的书写位置。商7表示7个一,应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规避策略: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应写在被除数个位上的上面。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即余数<除数。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易错点3
余数大于除数
【例题3】用竖式计算29÷7
错误答案:
21
8
29
7
3
29÷7=
3……8
易错点3
余数大于除数
【例题3】用竖式计算29÷7
正确答案:
28
1
29
7
4
29÷7=
4……1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商小了,导致余数8比除数7大了,应该把商加1再除。
规避策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租船问题
易错点4
没有掌握租船问题的解答方法
【例题4】34名同学准备坐船游玩,每条小船最多坐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小船呢?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34÷5=6(条)……4(名)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小船。
34÷5=6(条)……4(名);6+1=7(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7条小船。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掌握租船问题的解答方法,忽略了剩余的4名同学也要租一条小船。
规避策略: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出现,这样的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
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易错点5
不能根据具体问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例题5】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38÷7=5(件)……3(个)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38÷7=5(件)……3(个)
答:38个扣子可以钉5件上衣。
错点警示: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剩余的3个扣子不够钉一件上衣,应该舍去,因此不能用“商+1”表示结果。
规避策略:解决钉扣子等选择材料的问题时,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作为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