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5 10: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时,赵爷爷和家人齐集天安门经历的活动是(  )
A.开国大典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3.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各指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由此可见,我国出兵朝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家卫国      B.援助朝鲜
C.炫耀国威 D.报复美国
7.毛泽东说:“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下列史实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8.歌词能反映时代主题。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下图杯子上印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关于“最可爱的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表人物有邱少云、黄继光
B.他们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C.他们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最有资格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勋章”?(  )
A.王进喜 B.孔繁森
C.黄继光 D.焦裕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12.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增长,1950年增长率达到16.73%,1952年增长率为14.08%。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走集体化道路的优势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采用农业技术革新的成果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13.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
B.改变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使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
14.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26.9%,达到1.4亿吨,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16分)
【会议中的经典】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1)材料中的“会议”是在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庆典中的欢呼】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这时,在军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在尽情欢呼。
(2)庆典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请说说新中国“新”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探索中的感悟】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3)纵观中国近代百年的探索,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完成。
材料二 美国是超级大国,率领部分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军民一起坚决抵抗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但仍然不在强权面前低头,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一个落后的国家与世界强权国家相抗衡,让全世界都另眼相看,这在近代旧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一分析采取这一措施的必要性。(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6分)
(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9分)
18.融入以下情境,探究相关问题。(18分)
【1949年的中国“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一位身材魁梧的伟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革命者领导了湘赣边的秋收起义……曾经,那个一心求得和解的领导人被迫喊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如今,他已经56岁了,在个人的“鸾镜朱颜惊暗换”中,在一代人艰苦卓绝的拼搏中,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伟大历程。
——《中国:和平崛起的东方龙》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的“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伟大历程”有何历史意义?(8分)
【1950年的中国“改”】
《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期间,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和处理相关事宜,乡、区、县、省农民大会及其选举的农民协会为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构。为了发动群众,工作团、工作队深入农村,采用访贫问苦、诉苦会、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和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训班等形式,宣传党的土改方针、政策,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以此作为土地改革的主要执行机关。
——《人民日报》1950年7月5日
(2)依据材料,概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10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A
3.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就是从天安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举行的。
4.D
5.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6.A 7.C
8.D 【解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故D项符合题意。
9.D 10.C
1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题中图片反映了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属于农民个体私有而非公有,故A项说法不正确。
12.B 13.C
1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题中的信息,一是时间信息,二是粮食产量的增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工业极大发展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A、C两项。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D项符合题意。
15.A
16.(1)1949年9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17.(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既是民主革命的任务之一,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或不进行土地改革,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无法完成)。
(2)抗美援朝。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威胁中国安全。
(3)土地改革稳定了国内形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础和物质基础;抗美援朝战争为土地改革的开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共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8.(1)毛泽东。“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的伟大历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措施:指定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机构来领导此次土地改革;工作团、工作队深入农村,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土改方针、政策;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等等。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