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歌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6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三、欣赏音乐。《绿色的歌谣》。
四、随录音唱歌词。
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的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五、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
2.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绿色的歌谣》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绿色的歌谣》今天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去听一听那里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乐曲,大家来欣赏吧。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
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