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八音钟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两首非常好听、非常生动形象的器乐曲。欣赏器乐曲,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大家要继续努力、器乐曲没有歌词,全都靠音乐本身来表现它所叙述的内容,这就给了我们广泛的联想、想象的空间,但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象,因为音乐本身已经结了我们不少“信息”,例如旋律、节奏、速度、音区、节拍等都与所表现的内容有关。就速度来说,表现兴奋热烈的音乐一般都要快些,就节奏来说,表现深沉、思考的音乐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与b,a显然更适合表现深沉、思考的情绪,而b的节奏过密,更擅于表现欢快或紧张的情绪了:
下面我们来开始欣赏,欣赏时要静心地听,积极地想,还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有些什么特点,经常坚持这样来欣赏音乐,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了。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钟和维也纳(学生也可参加议论)。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维也纳的八音钟》是柯达伊的名作(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描写哈里正在吹牛,说是自己与国王的公主到维也纳王宫去游逛,看到了宫中很多的八音钟,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八音齐鸣的音响,然后出现了课本中列出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时出现,但每次都有些不同,表现了八音钟里的小人、小鸟正在欢乐地舞蹈。同学们可以想象王宫内不只一台八音钟,而是好几台,所以音乐是显得非常热闹的。
欣赏音乐。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课本中要求填写的音。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应反复提示只有 三个音可供选择。(如是用简谱填充则非常方便,如用线谱,则先要明确do’在第五线上,才能正确填写)。
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现在,打字机早就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偶尔在旧货市场上还能见到,教师介绍打字机.最好能找到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
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打字机工作时的声响,非常形象,十分生动。作者安德森是美国的轻音乐作曲家,他十分擅长创作形象鲜明逼真的管弦乐小品,尤其是他十分重视为儿童们创作出既好听又生动的小曲,例如我们早已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打切分间的小闹钟》等都出自他的手下。
欣赏音乐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回铃的声音和掉转机头的声音,学生可自由随音乐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动作不要求统一,但应注意合着音乐的节拍。
分组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随管乐敲击。
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即”叮铃铃,叮铃铃,快乐的歌”)。
手机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学生议论),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发出嘟嘟的声响,有的与电话铃声相似,更多的是一段电子音乐,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去设计,不一定局限在“叮铃铃”的声响,同样,节奏也可以变,但是要与后面的 自然连接,这就是难点。现在我们可以以同桌为组.两人一组共同商量。
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出只是口头的),如学生记谱能力欠缺、可由学生唱教师记。
教师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
再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可就“叮铃铃”三个字.给学生提供多种节奏。如:
教学反思:
学生能专注的感受乐曲,在音乐创编活动中表现音乐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