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测试优选卷(二)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A.穿戴 B.磨穿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快要天亮 B.将要明白
3.三万里河东入海( ) A.指黄河 B.指一条河的长度有三万里
二、看拼音,写字词。
1.医生给一位八十岁高líng(______)的老人复zhěn(______)时,老人一直面带cí xiáng(________)的笑容。
2.他拿出一条zhǎn(______)新的bēng(______)带,给受伤的人扎上。受伤的人强忍疼痛,一声不kēng(______)。
3.经过严格的shěn(______)查,哥哥终于光róng(______)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由zhōng(______)地替他感到自豪。
4.这次赶fù(______)杭州是为了参加一项特shū(______)的身体技能duàn liàn (________),我已经报名并qiān(______)字了。
三、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三首》中《从军行》描写________风景,表现战士们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2.《军神》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________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达了“军神”刘伯承的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述了毛泽东获悉儿子___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的心情和对儿子遗体归葬的________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_的情感和________的胸怀。
4.《清贫》是革命烈士__________的自传,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词语。
①一(____)见(____) ②(______)自禁 ③(______)起敬
1.写出两个“一”开头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和词语②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五、用学过的方法,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
端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
一针见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久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诗人。
2.说说“入”“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你体会到老百姓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句子,按要求完成习题。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你认为此时的毛泽东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①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泽东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文。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以“他(她)_______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把他(她)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其内心活动。
参考答案
【答案】一、
1.B 2.A 3.A
【答案】二、龄 诊 慈祥 崭 绷 吭 审 荣 衷 赴 殊 锻炼 签
【答案】三、边塞 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希望 失望 终不绝望 眼部 钢铁意志 毛岸英 悲痛 思量 常人 伟人 方志敏 安于清贫 两袖清风
【答案】四、针 血 情不 肃然 一刀两断 一呼百应 不由自主
【答案】五、安坐,正坐。 形容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早已仰慕(初次见面时说)。
【答案】
六、1. 陆游 宋
2.“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峻。
3.一个“又”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是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
4. 黄河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华山
【答案】七、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写字台上放着电报。 示例:他在想以前与毛岸英一起生活的日子,在想自己与毛岸英的一次次分离与团聚。
【答案】
八、20.示例一:通过文段①的描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个有着常人情怀、伟人胸怀的人。
示例二:通过文段③的描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劳动、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人。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毛主席无限悲痛的心情。启示我们写作时要恰当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示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写出了《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等不朽的诗词作品
【答案】九、范文:
他笑了
近了,近了,10米,5米,1米……欢呼声响了起来,鲍锦鸿夺得了男子400米第一名!同学们兴奋地围住他,他开心地笑了,笑得很灿烂。
几天前,老师组织同学们报名参加运动会,项目很多,有100米、200米、跳远……五花八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教室里人声鼎沸。鲍锦鸿报了400米,他报跑步,不会吧,人弱弱的,行吗?鲍锦鸿一笑,并没有把大家的疑问当回事。
放学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上练习,鲍锦鸿也不甘示弱,跑了一圈又一圈,大家都回家了,他带在练习;大家还没到学校,他又在练习,一有工夫,就能在操场上看到他的身影。他就像一台永不会停止的机器一样,一直动个不停。
运动会开始了,大家各自参加了项目。很快,400米赛跑开始,运动员们都做好了准备。随着一声枪响,大家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操场上,加油声此起彼伏,鲍锦鸿更是抖擞精神,奋力向前冲,最后一马当先,带头向终点冲去。
近了,近了,10米,5米,1米……鲍锦鸿冲过终点,成功夺冠。领奖的那一刻,他笑了,笑得很灿烂。付出终究还是有回报的,只要认真,回报一定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