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图一
图二
图三
看图定历史事件,并思考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第5课 三大改造
时空构建
课程目标
1.理解三大改造的时空定位和历史背景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解读分析的能力
土地改革
1949年
10月1日
1952年底
1950年
1953年
1956年
1957年
三大改造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新中国
成立
时空背景
依据时空构建,阅读资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
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土地改革的完成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化”:
“三改”:
总路线:“一化三改”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化”
总路线:“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1949-1956)
1.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2.是进行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举措
2.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三改”
1.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
2.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历史解释: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就是把农业(个体小农业)和手工业(小商品经济)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大农业),(国家商品经济)。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农业改造——农业合作社
一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李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情
景
再
现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史料研读
论从史出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
2.缺乏生产资料(种子、耕牛、生产工具等)和资金
3.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应对自然灾害
4.以家庭个体生产,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5.农村依然出现土地向个人集中,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
缺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农业改造——原因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农业改造的基础:
农业改造的必要性:
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业合作化
方式——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组
十户左右
初级社
二三十户
高级社
二百户左右
农业生产互助组
一般是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劳动工具,牲畜等人员及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采取土地入股,畜力、农具作价入社的办法,实行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参加生产的管理形式。按劳动和入社的生产资料比例进行分配。社员保留土地所有权。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初级合作社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土地入股
牲畜农具折价入社
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
农业生产合作社
拓展延伸
改造方式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史料为证
时间
1953年-1956年
方式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则
自愿互利
结果
1.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2.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时间
方式
目的
过程
原则
影响
时间
方式
目的
小组抢答:
手工业改造——手工业合作社
二
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情景再现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手工业:生产分散、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手工业者:生产生活困难
问题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 40 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 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史料研读
解决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史料为证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实现了手工业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手工业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进一步提升了手工业的生产力。
(3)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
三
李老汉在上海水泥厂当工人的儿子来信说,虽然解放但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依然存在。
情景再现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1.资本家工厂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生产方式的矛盾:
3.资本家工厂企业生产的方式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矛盾:
4.资本家工厂企业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矛盾:
资本家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
资本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性之间矛盾
资本家生产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矛盾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矛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分析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赎买政策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难点解析
何为“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情景再现
爹,咱社里又丰收了吧!我们这也好了!实行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给咱工人涨了工资和福利,干活的条件也好多了,工人们现在干劲可大了!后来国家又把工厂给买下了,资本家每年拿定息,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他们也挺满意的。我们还是用原来的机器,产量现在都达到设计能力的140%了!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革新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上海水泥厂
相关链接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方式
公私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创举)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小组抢答: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历史意义
缺点不足
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
3.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
小组抢答:
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
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现代发生了三次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难点释疑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3年
1953-1957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3---1956年底 完成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知识框架
学以致用
1.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D
学以致用
2.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至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A
学以致用
3.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 ( )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
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