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9课 动物的特殊感官 (课件 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9课 动物的特殊感官 (课件 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2 00: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温故知新
1、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2、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
3、雷鸟的毛色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有(1)冬季保暖御寒,夏季降温凉爽;(2)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用于伪装,更好的生存。
4、动物应对季节变化的策略:



5、动物的散热快慢与其体型大小有关:体型越大散热越慢,更适合寒冷地区;
体型越小,散热越快,更适合炎热地区。


为了保暖御寒
小儿垂钓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9.动物的特殊感官
学习目标
1、知道鱼通过侧线,蝙蝠通过喉发出的超声波,响尾蛇通过“热眼”来感知环境;
2、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鱼如何感知环境;
3、知道查阅资料是获取蝙蝠和响尾蛇感知环境相关知识的有效方法。
我们以鲫(jì)鱼为例:
将一条获得鲫鱼放在水缸中,观察他的身体。用放大镜观察鱼的侧线。
实验过程:
1、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反应。
2、取出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
3、用手击打水面,再次观察两条鱼的变化。
凡士林:一种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石油脂,有很好的的防水和阻隔作用,我们在实验中常用来做润滑剂、阻隔剂。
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注意事项
A.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
B.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大小一样。
C.涂抹凡士林时,掌握好用力大小,以免用力过大造成鱼鳞脱落。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掉涂抹在鱼侧线处的凡士林。


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蝙蝠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18世纪,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蒙上蝙蝠的双眼,它们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它们就会在黑暗中瞎撞。蝙蝠究竟是怎样在夜晚捕食昆虫的呢?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蝙蝠如何捕食一直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了解蝙(biān)蝠的神奇感官
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和眼睛无关。
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间飞行出现了状况。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



第3次
第2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封住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1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一个铃铛也没响,一根绳子也没碰着。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
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参与。一边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可以梖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的方向了。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它便会撞到墙上。
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发现并证实了通过超声波定位在夜晚飞行的,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的时候从嘴、鼻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蝠立刻做出判断,改变飞行方向。人类模仿蝙蝠探路的方式发明了雷达、声呐。
仿生学
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在仿生学上有哪些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拓展延伸 :响尾蛇是如何敏捷的捕食小动物的?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的仿生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外传感器、响尾蛇导弹……
绝大多数的变温动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