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作品,音乐欢快、活泼,表达了小朋友们迎接冬天和小雪花的愉快心情。这首作品的曲式为二段体,第一乐段为独唱,第二乐段为合唱,两个乐段通过演唱形式的对比使歌曲的表现更加丰满。第一乐段是一个比较规整的一段体,包括两个乐句,采用合头换尾的方式写成。音域在六度之间,同音反复较多,比较易于学唱。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多以三度进行为主,前面是变化重复的两大句,第三乐句第三四小节变化模进了第一二小节,然后接入结尾。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这是一首旋律明快而流畅的歌曲,四二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表达了银色的雪花飘落下来时人们欢快的心情;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升高,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们对冬天的赞美之情,全曲在一片期待声中结束。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用轻快、活泼、圆润的声音歌唱。
二部合唱能够做到和谐、均衡,正确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
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性格、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并掌握切分节奏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熟唱二声部,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钢琴、双响筒、手铃。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一)、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走路的声音。(敲击双响筒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
(二)、节奏模仿。
1、敲击节奏:
mp x x I x x I
mf x x x x I x x x x I
f x x x I x x x I
2、敲击节奏,并唱一唱。
x - I x x x I
x x I x - I
x x x x Ix x x I
x - Ix - I
6 - I 6 6 5I
4 5 I6 - I
66 65 I 4 5 4 I
3 - I 3 - I
仔细聆听。
(小马走路的声音。)
听辨,模仿敲击节奏。
分辨敲击力度,感受力度的变化。
听辨,敲击节奏。
唱一唱旋律。
学生在听辨、模仿敲击节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解决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并通过“唱一唱”这个活动,让学生熟悉第二声部的旋律,为二部合唱做准备。
学习新课
三、拓展与延伸
、播放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冬爷爷带来了哪些礼物和叮嘱呢?
带着问题初次聆听,说出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出示完整歌谱。
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四)、学唱歌曲。
学唱第一乐段。
视唱歌谱,找一找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几个乐句,试着填词演唱。
节奏创编。
模拟银色马车的声音为第一部分伴奏。
3、学唱第二乐段高声部。
视唱歌谱,这部分的音高和节奏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旋律要这么变化?
填词演唱高声部的旋律。
学唱第二乐段低声部。
低声部的旋律听起来很熟悉,同学们还记得吗?
填词演唱低声部旋律。
合唱二声部。
在指挥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声音的统一。
6、完整演唱全曲。
1、导语。
洁白的雪花总是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带着对雪花的喜爱,我们一起来唱唱其他熟悉的表现雪花的歌曲。(播放歌曲《雪花》)
2、小结。
冬爷爷的祝愿也是老师对你们的祝愿,愿大家每天都能快乐、积极地生活,并把快乐带给别人。
小雪花,勇敢锻炼意气风发,心灵永远洁白无瑕。
(欢快的、喜悦的)
再次聆听,边听边挥拍,并小声哼唱。
(两部分)
mf 、f 、mp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跟琴演唱第一乐段,逐步加强力度的变化。
分三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创编。
A组:人声
B组:双响筒
C组:手铃
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用比较的方法区别mp 、mf、f这三种力度记号的不同,并用声音表现出来。
这是模仿小马走路游戏时唱的旋律。
(填词演唱。)
演唱的时候注意聆听其他的声部,控制音量。
第一声部:用乐器模仿马蹄声。
第二声部:合唱。
跟音乐轻声歌唱。
在《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和力度的变化。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多次聆听,学生学会对音乐更加熟悉,达到不学而会的目的。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能很好地表现第一段活泼、欢快的情绪。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从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等方面理解音乐要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注意聆听的习惯,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从旋律、节奏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乐曲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既让学习变得简单,又能增加音乐创作的知识。
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音乐素材,感受其特点,思维更为广阔。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通过模仿敲击节奏、听辨力度变化、唱一唱等活动跟随小马车的脚步进入课堂。力度变化和切分音的难点,在游戏中逐渐淡化,学生既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又解决了教学难点。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双响筒、手铃和人声伴奏的形式,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第二部分的合唱教学中,两声部之间相互的配合很重要,演唱的过程中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并且注意控制音量,声音要统一、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