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这一做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
2、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
A.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3、1978年11月24日,迫于贫穷饥饿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冒着风险秘密约定:包干到户。他们立下字据、按下手印,顶着巨大压力,悄悄干了一年。1979年10月,收获的日子到了,这一年小岗村粮食产量达到66 000千克,相当于以前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以上材料说明( )
A.包干到户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实际
B.风调雨顺是农业丰收的最主要条件
C.凡事不冒着风险一定不会取得成功
D.包干到户是农业大发展的唯一道路
4、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企业上缴利润每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就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 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5、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6、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8、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井冈山精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④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
9、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10、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
年份 项目 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1982年
粮食 3.5 0 3.5 3.9
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 0 -1.8 2.8 22.7
甘蔗 7.9 3.2 3.6 15.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企业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国营企业内部缺乏劳动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状况,国营企业实行( )
A.公私合营 B.承包经营责任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和平赎买
1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 华西村 B. 小岗村
C. 叶桥村 D.水利村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之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其意义不限于农村,它使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C”。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______
(3)中国农村改革让农民重新拥有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______
(4)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改革一开始就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______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______。
17、我国农村几十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雨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全国农民购买力1950年为950亿元,1956年即上升为2 450亿元,增长了近158%。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历史上的哪一重要事件?这与材料二所反映的成就有何联系?
(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历史上的哪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我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
(3)我国农村几十年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两则材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C
7、C 8、B 9、A 10、C 11、B 12、C
13、D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A;C;B;B;A
17、(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使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3)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