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6 11: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表面时,眩目的反射光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下列图中能解释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
A.????????B.????????C.????????D.?
2.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3.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B.?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5.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C.?下雨天的晚上,驾驶员更容易受对面车辆灯光的影响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7.生活中有许多成像例子,比如:①人眼睛视网膜上成的像;②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⑥小孔成像所成的像。针对上面的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放大像的是①③④???????????????????????????????????????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②③④????????????????????????????????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④⑤
8.如图所示情景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 ???????????B.?水中的笔向上翘起
C.?屏幕上的手影 ???????????D.?眼睛被放大镜放大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B.?1.4m????????????????????????????????????C.?0.6m????????????????????????????????????D.?2.6m
10.如图所示,可以表示近视眼发病原因和矫正办法的是(??? )

A.?②①?????????????????????????????????????B.?③④?????????????????????????????????????C.?①④?????????????????????????????????????D.?①②
11.下列光学作图及有关说明中,错误的是(??? )
A.?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B.?舞蹈运动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脚尖的像
C.?光线进入玻璃砖和穿出玻璃砖后的光路图
D.?物体PQ在平面镜中成像P′Q′
12.下列四个图片展示了四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其中原理相同的是(??? )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过多使用化肥会引起水污染,这是因为过多化肥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看上去呈蓝绿色,是因为蓝藻能(?? )
A.?发出蓝光和绿光?????????????B.?透过蓝光和绿光?????????????C.?吸收蓝光和绿光?????????????D.?反射蓝光和绿光
14.如图所示为河对岸的树在水中的倒影。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B.?????????C.?????????D.?
1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共5题;共32分)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界面的________方(上/下/左/右)是空气。

17.《最强大脑》节目中,有一位神奇的挑战者,他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就能将红酒杯震碎,震惊了所有人。这个表演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其中魔术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红酒杯的。该表演的奥秘在于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从而达到共振震碎红酒杯,表演中魔术师调节的是声音的________?,并使红酒杯的________达到最大而碎裂。

18.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
19.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________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________(填“提前”或“推迟”)。

20.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
(1)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开放,从而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2)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21.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选填字母)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下面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从中得出相应的规律________。
23.如图是小科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研究的实验装置图。
(1)入射光线贴着左边的纸板沿EM射到M点,如果把右边纸板向后折,发现右纸板 上看不到光线,则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2)小科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20°、30°、45°,结果得到了如表所示数据,经检查每次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45° 45°


(3)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24.??????(1)如图一束光线以与水面成30°角斜射到水面上,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2)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25.小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
答下列问题:光屏上成一个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等大的实像,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15cm,如果还想成一个清晰的像在光
屏上,可将另一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2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A
9.【答案】 C
10.【答案】 D
11.【答案】 D
12.【答案】 B
13.【答案】 D
14.【答案】 B
15.【答案】 C
二、填空题
16.【答案】 OG;30°;右
17.【答案】 能量;空气;音调;振幅
18.【答案】 (1)实像
(2)D
(3)变大
(4)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19.【答案】 折射;乙;推迟
20.【答案】 (1)咽鼓管
(2)前庭和半规管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点燃
(2)投影仪
(3)B
(4)B
22.【答案】 (1)CDBA
(2)进行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23.【答案】 (1)存在
(2)反射角测量错误,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了
(3)减少偶然性,增加科学性,找出普遍规律
四、解答题
24.【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25.【答案】 (1)倒立;20
(2)凸透镜
26.【答案】 (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


页 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