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6 1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平顶山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絮说(xù)  荒僻(bì)  肩膀(bǎng)  家圃(pǔ)
B.憎恶(zèng) 侮辱(wǔ) 门槛(kǎn) 忿然(fèn)
C.诘问(jié) 愧怍(zuò) 晌午(xiǎng) 黏性(nián)
D.震悚(sǒng) 镶嵌(qiàn) 尴尬(gān) 糟糕(zā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烦锁 塌败 书斋 粉碎 B.疮疤 凑和 筹划 辨子
C.惧惮 取缔 泥浆 叮嘱 D.竹竿 滞笨 烦燥 头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前段时间,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旅游,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少林功夫表演。
C.小刚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拍案叫绝。
D.我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带般的黄河,顿觉心旷神怡。
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__________________。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1)文中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1分)


(2)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句子,使文段语句通顺完整。(2分)


5.名著阅读。(4分)
选段一 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祥子喊来一辆,大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大太太仿佛要拼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选段二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1)选段一是祥子给________ 拉包车的一个情节;选段二中的“我”是作者________。(2分)
(2)祥子与老王都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根据原著简要概括祥子在这家拉包车时的遭遇。(2分)



6.根据提示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通知》),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当前,多数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年轻人因学习、工作无法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一些空巢老人,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身体状况不太好的空巢老人,害怕生病后没钱看病、没人照顾。因为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空巢老人由于体力、精力等原因根本无法应付。因此,这一群体出现“不敢老”的现象。
材料二 漫画《聊天》。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分)


(2)认真观察材料二的漫画《聊天》,结合画面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5分)
李大柱去哪儿了
①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
②路口有家牛肉面馆,雪白的墙壁上,用粉笔写着一行字:“李大柱去哪儿了?”
③偶然,顾客中正好有人叫李大柱的,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呀?”服务员会反问:“你真的叫李大柱?”顾客就较了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绝无假冒!”
④服务员见状,就会毫不含糊地说:“好,今天您在我们店里吃饭,免单!”正当顾客不知所以时,牛肉馆的老板,胖胖的王师傅,就会笑眯眯地迎上来:“欢迎您光临!今年不是最流行‘去哪儿了’吗?时间去哪儿了,爱情去哪儿了,我们小店也跟着时尚一把。不过,凡是名字叫李大柱的人来吃饭一律免费,这可是我这里的老规矩了。”
⑤说话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已经上桌,还搭配着精美的小菜,名字叫李大柱的顾客继续追问:“这规矩真奇怪,为什么呀?”老王一笑:“说来话长呀!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骑着三轮车去买菜,走到路口,忽然有辆摩托车冲过来,我摔倒在地上,头上顿时血流如注,骑摩托车的人却一下子跑远了。”
⑥“我疼痛难忍,连连呼救,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行人很多,可他们谁也不肯停。就在我快要昏过去时,有位开着货车的小伙子,快速跑过来,他扶起我,还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我被送到了医院,等我清醒过来时,小伙子却没了踪影。我问遍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只记得,有一个人和小伙子一起来的,他们只听到同伴叫他‘李大柱’……
⑦“出院之后,我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好心人李大柱,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无法报答这份恩情,让我十分过意不去。一次偶然,我想到这个主意,就是凡是来店里吃饭的顾客,只要名字叫李大柱,我就不收费。我想,也许总有一天,我会遇到真正的恩人,向他当面说一声谢谢……”
⑧老王的故事讲完了,顾客在恍然大悟之余,往往也会竖起拇指称赞他的创意。慢慢地,很多老顾客都熟悉了这个故事,他们时常问老王:“找到李大柱了吗?”
⑨一天晚上,面馆打烊了,服务员在收拾餐桌时,发现了一个装着钱的纸袋,还有一封信,上面这样写着:“老王你好,一年多以来,我时常到你的面馆吃饭,每次看到墙上面的字,内心都很煎熬。本来,我在老家当快递员。一天上班时,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突发心脏病。我在赶往医院的途中,撞倒了一位刚刚走出菜市场的老大妈,由于恐慌,我没有停留。等到父亲痊愈出院,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撞人的那一幕。最终,我逃离家乡来这里打工,偶然在你的面馆里听到了李大柱的故事。我又来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也叫李大柱。现在,我决心回老家去弥补欠下的良心债,在离开之前,我想留下这些钱,就算为今后在这里吃饭的李大柱们买单吧!”
⑩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
?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
8.文章主要写了关于“李大柱”们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事件一:顾客李大柱凭借其名字免费享用牛肉面。
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以《李大柱去哪儿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0.从人物描写、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⑩段画线句。(3分)
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


11.文章在结构和记叙顺序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就其中的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二)(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共15分)
山脚下的小伙子
①新开发的飘峰景区集山秀、石奇、云山特色为一体,成为天然的休闲胜地。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海平面升起,光影的变幻似梦非梦,令众多在金顶上观看的游客陶醉。这天早晨,薄薄的晨雾弥漫在群峰间,林虎来到山脚的大门前,望着陆续沿石阶而上的游客,他一边忘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边又像在搜寻着什么。
②朦胧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蹒跚走近,林虎眼前一亮,上前恭恭敬敬地说:“老人家,您这是去看日出啊?”
③老汉白了他一眼,反问道:“你说呢?”
④林虎难为情地笑笑,却没生气,口齿清楚地说:“老人家您误会了,见您手脚不太方便,我……我想背您上去,您看怎么样?”
⑤老汉狐疑地盯着林虎的眼睛,然后恍然大悟:“这个点子够新鲜,那背上去收多少钱啊?”
⑥林虎摆摆手回答:“免费,一分钱不收。到山顶一共有128级石梯,您老肯定吃力,就让我背一回吧。”
⑦老汉像没听见一样,继续艰难地往上爬,见林虎凑上来,老汉开门见山地说:“你真是个活雷锋呀,那你图个啥。你省着点力气背别人吧,我消受不了。哪个晓得你究竟干啥的,万一把我扔到无人的旮旯,我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还不被野狼给吃了啊。”
⑧林虎涨红了脸,识趣地退了回来。
⑨第二天,仍旧没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愿意尝试,林虎失望地走了。第三天,林虎在石梯前摆了张纸牌,上面用毛笔写了两行工整的美术字:免费背老人上山,陪同游览。围观者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突然,山路上传来“哎哟”的痛苦呻吟。林虎看见不远处一位老者崴了右脚,跌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痛苦地呻吟着,旁边的老太太手足无措。老者不住地叹息:“来一趟不容易,就这么回去了我不甘心啊,唉,以后有没有机会还难说呢。”
⑩“老人家别担心,您要是想看日出,我来背您,保证舒服又安全。”林虎走到他们面前,一脸真诚地说。
?老者看了看林虎,竟爽快地答应了。
?林虎在老者跟前蹲下,让他小心地伏在自己的后背上,然后双手往后一箍,平稳地背起老者,老太太则跟在后面。交谈中,老者告诉林虎,他姓丁,退休前两夫妻都在一家科研所工作。
?终于到了山顶。不知谁在喊:“太阳出来了!”果然一个暗红的火球徐徐地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升起,穿透云遮雾绕,很快放射出万道金光,一时间飘峰群山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丁伯不禁感叹道:“人间仙境啊!”
?中午时分,林虎陪丁伯夫妇游玩了全部景点,丁伯提议返程。下山背人不好掌握重心,林虎只得扶着两个老人一步一步往下走,很快,他的衬衣就被汗水湿透了。来到山脚的平地,林虎把丁伯夫妇安顿好,准备帮他们找辆出租车,丁伯挥挥手说:“不用了,等会儿有车来接。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不过,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做这种好事呢?”
?林虎的眼圈红了,动情地说:“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是您老人家圆了我的梦。”但似乎有难言之隐,他只朝丁伯挥挥手走远了。
?林虎驾着自己的小车离开了。回到镇上的家,妻子秀娟迎上来问:“今天咋样?”林虎表示已经背了个老人,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林虎办了一家工厂,秀娟一直操持家务,照顾一双儿女的饮食起居和读书。因为忙得像陀螺,林虎只能利用周末休息到飘峰背老人。很快,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景区最独特的风景。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林虎背完两位老人上山,正坐在石阶上休息,突然走来一位女孩,说是要采访他。原来记者是丁伯的女儿丁艳,在一家报社工作,偶然间听父亲讲飘峰有人免费背老人的故事,专程来采访。
?原本打算拒绝的林虎在丁艳的连番追问下招架不住了,只得说出了一段辛酸的往事。不久前,林虎决定到外省去签一份采购订单,刚下飞机就接到父亲病重的电话,可考虑到那是笔大单,工厂将获利丰厚,林虎决定继续行程。那份合同一拿到手,林虎就十万火急地往家赶,然而迟了,父亲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林虎扑倒在父亲的遗体上放声痛哭:“爸,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这跟免费背老人有什么关系吗?”丁艳有点疑惑。林虎点点头说,他的母亲去世早,是父亲含辛茹苦把他抚育成人,父子俩感情深厚。晚年的父亲希望能到金顶看日出,可因为腿脚不灵便一直未能如愿。妻子秀娟无意中听说了公公的心事,私下里告诉了林虎,他原本想挑个休息日背父亲爬山完成心愿,一家人一起去看日出。没想到林虎一直忙于工厂业务,那个小小的愿望,父亲至死也没实现。林虎是个孝子,从此陷入无限的自责与愧疚中……
丁艳静静地听着,不禁泪湿了双目……
(作者:袁斗成。有删改)
12.请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13.请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品析文章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林虎在老者跟前蹲下,让他小心地伏在自己的后背上,然后双手往后一箍,平稳地背起老者,老太太则跟在后面。




14.文章除了写丁伯,还写了一位陌生的老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分析这位陌生老人的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第?段写道:“林虎是个孝子,从此陷入无限的自责与愧疚中……”请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出林虎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及守荆南回(和,与)
C.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今汝不务行仁化(致力,从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18.语段(一)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9.从这两段文字来看,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朗读前两句诗时,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2分)



2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作文(50分)
22.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缺少了情趣,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细心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请你以《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D 【解析】A.荒僻(pì);B.憎恶(zēnɡ);C.晌午(shǎnɡ)。
2.C 【解析】A.锁—琐;B.和—合,辨—辫;D.燥—躁。
3.C 【解析】“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是贬义词。
4.(1)在句末加上“的核心”。 (2)示例: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1)杨家(杨先生、杨宅) 杨绛 (2)被当作佣人,做了许多额外的家务,还被辱骂。
6.(1)杨花榆荚无才思 (2)弹琴复长啸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7.(1)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尤其是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大量增加,这一群体出现“不敢老”的现象。
(2)漫画上的一位老婆婆坐在客厅的椅子上,与蹲坐在面前的狗聊天,左侧的墙壁上挂着老人老伴的遗像和老人子孙满堂的照片。漫画讽刺了当今社会一些子女不孝敬老人,致使老人晚年孤独、凄凉的不良现象。
8.事件二:小伙子李大柱救助了被摩托车撞倒的老王。
事件三:顾客李大柱回老家弥补良心债,并留下钱给吃饭的李大柱们买单。
9.“李大柱去哪儿了”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标题重点写了老王寻找他的救命恩人“李大柱”的故事,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逃离家乡的李大柱决定回家还良心债,也是受到了老王的影响,题目也暗示了爱的传递。题目化用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10.这主要是对老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王看完信后内心坚定的态度,肯定了自己的行为,表达出喜悦之情。
11.示例一:插叙。文章第⑤⑥段,插入了老王被车撞倒后,小伙子“李大柱”上前救助的事情,解释了上文中“李大柱”到店吃饭免单的原因,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严谨。 示例二: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现了一个生活的场景。
12.林虎因为工作原因未能背父亲上山实现父亲看日出的心愿,心生愧疚;林虎要背陌生的老人上山看日出,遭到拒绝;林虎遇到了受伤的丁伯,背丁伯上山看日出;此后用免费背老人上山的行动,弥补对父亲的内疚。
13.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蹲”“箍”“背”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虎背老人时的小心翼翼,突出林虎的认真态度和对老人的细心照顾。
14.情节方面:陌生老汉的拒绝使读者不由得对林虎的善意和是否成功猜测不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丁伯做铺垫。主旨方面:将老汉拒绝和丁伯毫不犹豫地答应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陌生老汉的拒绝没有使林虎退缩不前,更加突出林虎诚心实意的帮助这一主旨,突出丁伯对林虎的信任以及林虎对老人诚心实意的帮助之心。
15.爸,我对不起您,在您生前没能背您上山看日出,以后我要背别的老人上山看日出,来抵消对您的亏欠。我知道即便这样也于事无补,但我更希望天下的儿女能懂得: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意思对即可)
16.B 【解析】及:等到。 
17.(1)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18.无他,但手熟尔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19.精通射技、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人。
【参考译文】
(二)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佩饰。
20.示例一: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二: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21.听到《折杨柳》笛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