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背景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概况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太子李亨北上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
755年
一、安史之乱
《玄宗幸蜀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适之乱。图为《明皇幸蜀图》。
相关史实
叛军占领长安后,长安成为一片火海。唐玄宗一面派兵平叛,一面携杨贵妃、皇子皇孙、朝廷大臣逃往蜀都,当唐玄宗一行来到马嵬坡时,随行将士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赐贵妃三尺白绫,杨玉环自缢于马嵬驿西门外三门佛殿。
马嵬坡兵变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骄奢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杨贵妃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中央权力衰微,地方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影响
一、安史之乱
地方:藩镇割据
中央: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等人。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藩镇的割据性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1.背景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2.黄巢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流动作战,攻占长安,建立政权;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后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黄巢起义
结果——被联合镇压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分析唐朝走向衰亡的原因?
①统治者(唐玄宗)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②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③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你从表中能看出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有何共同特点吗?
特点
①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③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唐朝的兴亡过程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