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6 20:56: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8张PPT)
灯笼
吴伯萧


1.感知文章内容,品味灯笼的含义,
理解作者感情。

2.体会作者深沉而丰富的语言。

学习目标
3.感知文中蕴含的国家情怀,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年—1982年)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出发集》《忘年》等文集。


情景导入
异俗非乡俗,
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
疑是烛龙燃。
描绘一物品:
灯笼
重点字词
争讼( ) 斡旋( )
静穆( ) 褪色( )
熙熙然( ) 可悯( )
锵然( ) 怅惘( )
sònɡ
tuì

mǐn
wò xuán

qiānɡ
chànɡ wǎnɡ
词语积累
争讼: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斡旋:调停,调解。
静穆:安静庄严。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词语积累
褪色: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
漠以至忘记。
温和欢乐的样子。
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1.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件?可分为哪几方面?
提灯迎祖父
上下灯学
想象宫灯
乡俗还愿挂红灯
元宵观灯、猜灯谜
族姊远嫁
纱灯描红
挑灯看剑

课文解读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2.在作者所讲述的与灯笼有关的故事、场景中,你最喜欢的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1:晚上提灯笼接做公正乡绅的祖父回家。心如素丝一般纯洁的孩子,在路上听祖父讲有趣的故事,竟然忘路之远近。旷野、黑夜、灯笼、趣话、温情,让人觉得渴慕。


3.最后一部分,作者写了灯笼相关的家国情怀,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体验,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寄寓在灯笼之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借叙述与灯笼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逐层显现。作者先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从而表达了抗敌卫国的感情。

品读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将文中最有意味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吗?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赏析:用词精当准确,如“活活”写出太阳的火烈,“皎洁”写出月光的清幽,“沸”突出星星的多而密,“照路”点出灯笼的功用。
2.“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赏析:母亲简短的话语,印刻在游子的脑海,成为心底最温柔的牵挂,在“孤单地挣扎”的时候成为最有力量的坚持。
3.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 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赏析:孩童口语化的描述,极富有童真童趣,又表现出灯笼对于儿时的
作者是最美的梦境。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相关,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记忆的网
(挑灯的小孩童)
亲情、文化
岁月 民族
家国情怀
(灯笼下的马前卒)
有关“灯笼”的诗文妙句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 白居易《长恨歌》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宋王禹偁《清明》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