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知识网络中考演练生物第七章 章末复习( )1.(2018广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围湖造田,扩展用地D( )2.(2017广东)中国率先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实现了连续稳定产气,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下列对可燃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清洁能源
B.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是一种高效能源
D.开采不用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D( )3.(2016广东)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有利于卫生防疫
B.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C( )4.(2016广东)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雾霾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A.气管炎 B.贫血
C.糖尿病 D.红绿色盲AA( )6.(2015广东)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A( )7.(2019湖北)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行为是
A.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可减少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
B.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
C.制造效力更强的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
D.尽量选择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车出行C( )8.(2019湖南)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答案 B( )9.(2019广西)下列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B( )10.(2019湖南)“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共享健康张家界”,张家界人在行动。我们提倡的是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③家住澧水河,污水直接排 ④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 ⑤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 ⑥徒步天门山,树干刻字迹 ⑦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⑥⑦ D.①②④⑦D( )11.(2019四川)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C( )12.(2019江苏)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A( )13.(2019四川)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C( )14.关于人类与生物圈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对于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更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环境问题答案 C( )15.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对生物的生长没有危害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D.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B( )16.今年春天,济南多次出现雾霾天
气,PM2.5指数“爆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
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B( )17.(2019湖南)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云南洱海,政府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洱海的水质
B.南洞庭湖“矮围事件”中,夏某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制定了休渔制度,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C( )18.(2019山西)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19.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
资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
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
力是有限的。?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自动动调节废气越高(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请举一例)
。?
(6)请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肺泡戴口罩或者减少外出提倡乘公交出行或增大公共绿化面积
或使用环保绿色能源等,合理即可20.(实验探究)(2019河南)家庭经常使用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用品,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洗涤污水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设计并完成了“洗衣粉溶液是否会影响水蚤的心率”及“水蕴草对使用洗衣粉产生的污水是否具有净化作用”的探究活
动。
实验过程如下:①配制洗衣粉溶液。将同一品牌的洗衣粉加入清水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和2%的洗衣粉溶液。
②用水蕴草处理。取上述1%和2%的洗衣粉溶液各200毫升,分别加入20克水蕴草(一种沉水植物),静置24小时,对洗衣粉溶液进行处
理。请分析回答:
(1)第1组与第2、3组形成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 。?
(2)每组实验重复3次,并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
。?洗衣粉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或减少实验误差)(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知:随着洗衣粉溶液浓度和实验时间的增加,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洗衣粉溶液经水蕴草处理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 ,说明水蕴草对使用洗衣粉产生的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4)湿地生态系统除了有多种沉水植物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故有“ ”之称。?减弱地球之肾(5)根据上述探究结果,为减少水质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出一条即可)。?减少洗衣粉的使用量
(或保护湿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