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藤野先生》同步测试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匿名( ) 杳无消息(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油光可鉴:
(2)王熙凤见了黛玉,夸赞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
标致:
(3)一封反映真实情况的匿名信出现在局领导的办公桌上。
匿名:
(4)达赖集团阴谋分裂西藏的卑劣行径为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所深恶痛疾。
深恶痛疾:
3.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反语手法的一句是 (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关于本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5.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是著名旅游景点,该景点拟增加一个“鲁迅在日本”陈列室,挂上一幅藤野先生的照片,请你为照片配上一段解说词。(100字左右)
阅读驿站
中国是弱国,所以A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B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C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6.第①段A、B、C三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
A、 B、 C、
7.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8.“我”和影片中以及回国后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9.体会文末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美文链接
我的四位恩师
季羡林
积八十年之经验,我认为,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 。人人皆然,概莫能外。别人先不说了,只谈我自己。关于才能,再自谦也不能说自己是白痴。但是,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谈到勤奋,我自认还能差强人意。但是,我把重点放在第三项上:机遇。如果我一生还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话,主要是靠机遇。机遇的内涵十分复杂,我只谈其中恩师一项。
我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遇,就是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我不一定都听过他们的课,但是,只读他们的书也是一种教导。我在清华大学时,读过陈寅恪先生所有发表的著作,旁听过他的“佛经翻译文学”,从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当了一年教员之后,由于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机遇,我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入学第二个学期,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调到哥廷根大学任印度学讲座教授。当在教务处前看到他开基础梵文的通告时,我喜极欲狂。难道这不是天赐的机遇吗?最初两个学期,选修梵文的只有我一个外国学生。然而教授仍然照教不误,而且备课充分,讲解细致。几乎是我一个学生垄断课堂,受益之大,自可想见。二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先生被征从军。已经退休的原印度讲座教授西克,虽已年逾八旬,毅然又走上讲台,教的依然是我一个中国学生。西克先生不久就告诉我,他要把平生的绝招全传授给我,包括他费了20时间才解读了的吐火罗文,在吐火罗文研究领域中,他是世界最高权威。我非天才,六七种外语早已塞满了我那渺小的脑袋瓜,我不想再塞进吐火罗文。然而像我的祖父一般的西克先生,告诉我的是他的决定,一点征求意见的意思都没有。我惟一能走的道路就是:敬谨遵命。回忆起来,冬天大雪之后,在研究所上过课,天已近黄昏,积雪白皑皑地拥满十里长街。雪厚路滑,天空阴暗,路上阒静无人,我搀扶着老爷子,一步高一步低,送他到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他为了学术,不惜衰朽残年,不顾自己的健康,想把衣钵传给我这个异国青年。此时我心中思绪翻腾,感激与温暖并在,担心与爱怜奔涌。我真不知道是置身何地了。
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差强人意: 。
(2)如坐春风: 。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1)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2)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fēi xùn jié nì yǎo
2.(1)像油一样光亮,可以当镜子照。(2)相貌、姿态非常美丽。(3)没有署真实姓名。(4)厌恶痛恨到极点。
3.B.
4.C.点拨 本文1926年写于厦门。
5.这是鲁迅先生1906年离开日本仙台时藤野先生赠给他的纪念照。鲁迅1904年到仙台学医,藤野先生任他的解剖学教师。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旧中国国弱民穷,鲁迅受到日本青年的歧视和嘲弄,然而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受到鲁迅的深深敬仰。回国后,鲁迅把先生的照片挂在寓所书桌对面的墙上,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来激励自己为救国救民和反动势力做不懈的斗争。
阅读驿站
6.A、全体中国人B、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的中国人C、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留学生。
7.“何尝不”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酒醉似的喝采”揭露了国人的看客心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不仁的痛恨。
8.“我”有清醒的自觉意识、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刻苦求学、有救国救的民族责任感。
9.“我”由学医救国变为决心文艺救国。原因:日本青年的言行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自己民族的麻木不仁更让“我”愤激和悲哀。
美文链接:
1.才能、勤奋、机遇
2.(1)大体上还能使自己满意(2)赞美胡适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3.西克先生可亲可敬,忠诚于学术,不顾年高体弱也要上课,把自己的学术成果毫不保留传给外国人,这种敬业精神使我从心底敬重他。
4.(1)陈寅恪、瓦尔德施米特、西克、胡适之。(2)示例:陈寅恪:他学术造诣深厚,对年轻学子热情,善于发现人才。影响:他的著作和授课,奠定了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方向,他大胆推荐年轻的季羡林到北大任教,使他有机会成就大学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