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2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6 16: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认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认识到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3.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虽有所了解,但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影响却不甚清楚。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四、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包括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准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的材料和用具;通过探究性实验,认识到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
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三、确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入
新课
探究方法
讨论法
课前让学生制订假期计划,包括一日三餐的饮食计划、每日的作息安排、一周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安排等,讨论哪些符合健康的要求,哪些不符合?什么是生活方式?
资料分析: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讨论:
1、5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哪些疾病死亡率的下降得益与医疗技术水平和药物研究的发展?
3、为什么在医疗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死亡率反而上升了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积极肯定。
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火花碰撞
1、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2、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根据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安排好一周的作息时间和具体活动内容,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并将计划付诸实践,将好习惯长期保持。
生总结: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讨论:(1)1957年,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在2009年,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顺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排在第7位以后。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6、7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在2009年分别上升至第2、3、1位。
(2)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等。
(3)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造成的,而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第1题: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什么影响?第2题:酗酒和吸烟对人体的健康可能有哪些危害?
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待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
分组讨论,并完善计划
认识、理解什么是生活方式的概念。
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确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堂练习
课后题2:某同学说:“有人一辈子吸烟,照样活八九十岁。可见吸烟的危害并不严重。”你能对此做出有力的反驳吗?
课堂小结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