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用药与急救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用药与急救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6 16:15:53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急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从已知常识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从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去了解急救对于自身和其他人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四、课前准备
教师: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的教学课件;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就应该学会一些急救的小措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学生听教师的陈述,并对急救的措施产生兴趣。
急救知识
 请大家先回忆以下我们在七年级下册中学过的一些知识。
 1.人的呼吸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2.人的心脏位于胸廓的什么位置?人的胸骨承受力怎样?
 3.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各有什么特点?
 在同学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前提下请思考以下问题:
 1.当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时,你会怎么办?
 2.当你遇到有人溺水停止呼吸时,你会如何帮助他?
 3.当你发现溺水者不但停止呼吸,连心跳也停止了,你又会怎么办?
 4.当你不小心把手划破了,你会做些什么?
 5.当你遇到有人颈部或大腿部受伤,出血不止,你会怎么办?
 6.静脉出血、动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讨论结束时要求每个组对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思考回答:
 1.人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构成。
 2.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人的胸骨承受力较小,有弹性。
 3.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是从心脏出发,流向全身,血流速度较快,压力较大,颜色鲜红;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是从全身流回心脏,因此流速较慢,压力较小,颜色暗红;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既有来自于动脉的,也有来自于静脉的,血管的管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
 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经过一段时间后得出答案。每个小组都对不同的问题做了回答:
 1.当遇到老人突发心脏病时,应该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且在打电话的时候要说明病人所在的具体地点。
 2.当遇到有人溺水停止呼吸时,应该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前先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例如人工呼吸。
 3.如果溺水者不但停止呼吸,连心跳也停止了,就应该在采取人工呼吸的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4.当手不小心划破了,可以擦一些红药水或是贴创可贴。
 5.如果有人的颈部或大腿部出血,应该及时止血,并送到医院治疗。
 6.静脉出血时,血液会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血液不能够自动凝集;而动脉出血时血液会一股一股地涌出,或是喷射出来;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是慢慢地流出或渗出,而且会自动凝集。
急救措施
 [提问]当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时,同学们都想到了很好的对策,那么大家说出的那些急救措施,你们都会操作吗?
 下面就请大家来观看一段关于进行紧急救助的录像短片。希望大家在看了短片后能学到一些东西。并思考以下问题:
 1.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要仰卧?为什么要捏住鼻子?
 2.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是怎样操作的?为什么要站在病人的左侧?为什么要将双手叠在一起按压?
 3.在大静脉或大动脉出血时,在病人伤口的什么地方进行压迫止血?为什么?
 回答:有些简单的会操作,例如拨打“120”急救电话和贴创可贴等;有些不会,例如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 学生看完录像短片后,思考问题并回答:
 1.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操作步骤是先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头后仰,解开病人的衣领,放松腰带;接着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确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仰卧是为了使病人的呼吸道呈直线性贯通,捏住病人的鼻子是为了防止空气从鼻腔出去。
 2.按压时,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厘米~4厘米,然后放松,反复进行。站在左侧是因为心脏位于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时有弹性。
 3.大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进行止血,因为静脉中的血液是要流回心脏的;而动脉出血时在近心端止血,因为动脉中的血液是从心脏流向全身的。
整合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通过看教学录像,你们已经对急救方法有了较全面地认识,请大家结合教材,熟悉急救措施的实施过程,同学们也可以互相模拟一下。
 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提问。
 学生开始边看教材,边研究,有些同学开始做模拟实验。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2课时 急救
 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较好地把握课堂气氛,可以通过课件视频与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习演练、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有效可行的,能切合学生实际,激发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情感的教育,即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但关爱他人不是一两节生物课教学就能做到的,需要备课时候注意。此外,对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指导培养也需要教师有计划地长期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通过亲自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培养学生独立、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2.通过对祖国医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2.学会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3.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4.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三、教学策略
《用药与急救》这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本课时主要介绍了安全用药常识。内容比较丰富活泼,密切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资料分析”环节中,加入日常生活情境,情境可激发人的天性,从而把课本知识变活,把课堂气氛激活。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安全用药常识”。
学生:每人一份药品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言
 1.导言:“平时同学们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小病小痛的呢?”
 2.在学生回答后,提醒大家,药物具有毒性或副作用,药的品种、剂量、服用时间都关系到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3.提供有关资料佐证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1.根据亲身经历自由回答。
 2.学生代表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3.讲述周围发生的用药不当的事例。
 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全体学生均可参与,易引起学习兴趣。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设问:“平时大家从哪些途径获得药物?”
 2.根据学生回答归为两个途径:不经医生获得和由医生开药,然后请学生阅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内容。
 3.指导归纳。
 4.解决学生提问。
 1.学生根据自身经历自由回答。
 2.阅读教材的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常用非处方药(OTC)及其处方药。
 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可以明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使用药品说明书
 1.设问“日常生活中你们怎样做到安全用药呢?”引入药品使用说明的解读。
 2.做好引导组织工作,引导学生分析。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4.做好引导工作,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5.适时进行练习。
 1.阅读P87资料分析,分析阿司匹林泡腾片药品说明书,练习看懂这些说明。
 2.小组内讨论分析组员们带来的各种药品说明,学会看懂药品说明书中的内容,并完成讨论题。
 3.小组代表介绍本组共识。
 4.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安全用药的常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主动学习的方式获得,使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活起来,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和应用。
 在师生活动中抓住适当的情景,进行爱护和发展我国传统药物的教育,自然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设计旅行小药箱
 1.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2.对各小组的设计适当地作出指导。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出合适的旅行小药箱。
 2.班上交流,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们互相指导、互相补充,设计出最适合旅游的小药箱。
 这一设计注重对生活技能的理性思考,在活动中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用药常识和常用药物)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把活动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
 布置课后练习
 布置课后设计活动。
 回去设计科学合理、适合自己家庭或自己宿舍的小药箱,查找本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课后的练习从日常生活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紧密,有利于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11课时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
 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药品使用说明书
课后反思
 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