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上数学4.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课件(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七上数学4.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课件(3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15: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4章 直线与角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1
课堂讲解
比较线段的长短
线段的中点
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基本事实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知识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
小明和小刚站在一起,谁的个子高(图4 - 14) ?
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1)度量法: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长度的大小,比较线段的长短.
(2)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CD的长短,可把它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使点A和点C重合,点B和点D落在点A(C)的同侧,若点B和点D重合,则AB=CD;若点D落在线段AB的内部,则AB>CD;若点D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B比较下列各组线段的长短:
(1)如图4.3-1,线段OA与OB;
(2)如图4.3-2,线段AB与AD;
(3)如图4.3-3,线段AB、BC与AC.
例1
(1)OB>OA.(2) AD>AB.(3)BC>AC>AB.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均可用来解答此题.
解:
图4.3-1
图4.3-2
图4.3-3
点拨:
A
下列图形中能比较大小的是(  )
A.两条线段 B.两条直线
C.直线与射线 D.两条射线
1
比较线段a和b的大小,其结果一定是(  )
A.a=b B.a>b
C.a<b D.a>b或a=b或a<b
2
D
C
如图所示,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
A.AC>BD
B.AC<BD
C.AC=BD
D.无法确定
3
2
知识点
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一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图,AM=BM,则M为AB的中点.
已知:线段AB =4,延长AB至点C,使AC = 11.点 D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
求DE的长.
例4
如图,因为AB=4,点D为AB中点,故 AD = 2. 又因为AC = 11,点E为AC中点,AE=5.5. 故 DE= AE - AD = 5. 5 - 2 = 3. 5.
解:
画线段MN=3 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到点A,使AN= MN;延长线段NM到点B,使BM= BN.计算:(1)线段BM的长;(2)线段AN的长.
例5
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从图形中寻找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导引:
如图.
解:
(1)因为MN=3 cm,MQ=NQ,所以MQ=NQ=1.5 cm.又因为BM= BN,所以MN= BN,即BN= MN=4.5 cm,所以BM=BN-MN=1.5 cm. 
(2)因为AN= MN,MN=3 cm,所以AN=1.5 cm.
1.本例的解答中,主要通过题中给出的条件,将要求的线段BM,AN用含线段MN的式子表示;
2.几何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如本例还可通过题中给出的条件,先说明线段BM=MQ=QN=AN,这样也很容易求出BM=AN= MN=1.5 cm.
已知点P,Q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P∶PB=3∶5,AQ∶QB=3∶4,若PQ=6 cm,求AB的长.
例6
本例如采用例6中的方法,将要求的线段AB直接转化成已知线段PQ的关系式较复杂,也很难叙述清楚,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设未知数,变未知为已知,通过方程来解决.
导引:
如图.
设AP=3x cm,则BP=5x cm,所以AB=AP+BP=8x cm.因为AQ+QB=AB,AQ∶QB=3∶4,所以AQ= AB= x cm.因为PQ=AQ-AP=6 cm,所以 x-3x=6,解得x=14.所以AB=8×14=112 (cm).
解: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的特点和题目的已知条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量为未知数,建立方程,运用方程思想来解.
B
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  )
A.AC=BC
B.AC+BC=AB
C.AB=2AC
D.BC= AB
1
B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 cm,BC=2 cm,则MC的长是(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2
(中考?长沙)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AD的长为(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3
B
3
知识点
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2.易错警示:容易出现把连接两点的线段误认为是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B.连接两点的线段
C.连接两点的直线的长度
D.连接两点的直线
例8
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导引:
A
本题可采用定义法.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两点确定的线段,这一点很容易忽略.
D
(中考?徐州)点A,B,C在同一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  )
A.3 B.2
C.3或5 D.2或6
1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线段MN就是M,N两点间的距离
C.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的连线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D.从武汉到北京,火车行走的路程就是武汉到北京的距离
2
4
知识点
线段的基本事实
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际应用题〉如图所示,小明家到小颖家有三条路,小明想尽快到小颖家,应选线路________.
例7

根据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答案.
导引:
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C
(改编?济宁)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射线最短
1
B
(中考?新疆)如图,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B,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A→C→D→B
B.A→C→F→B
C.A→C→E→F→B
D.A→C→M→B
2
计算线段长度的技巧:
(1)逐段计算法:即欲求线段a+b的长,先求a的长,再求b的长,然后计算a+b的长.
(2)整体求值法:当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进行逐段计算或逐段计算比较繁琐时,应考虑运用整体思想求值.
(3)设元求值法:当问题中出现线段的比例关系时,常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的特点和题目的已知条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量设为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请完成对应习题